山脈河流
田師傅鎮境內的山脈是長白山脈的東南延續。有大小山峰59座。最高峰為南部的韭菜頂子海拔1254米;鐵剎山主峰海拔912.9米;南部還有和尚帽子老平坨海拔1234米。長10公里以上的山溝2條,為陰濕王溝和孫李溝。地形西南高東北低主要河流是太子河水系的一條支流杉松河,發源於和尚帽子山和韭菜頂子山,在魏家堡子村匯合後經鹼廠鎮黃家堡子村匯入太子河。另有三條小河,中心河、孔堡河、張堡河常年流水,分別由南甸子鎮匯入太子河。全鎮最低處是大堡村腰堡村民組海拔272米。
自然資源
煤炭、石灰石、粘土儲量豐富 銅 鐵 金 硫化鐵亦有少量儲藏。森林木材資源比較豐富。
森林植被
北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有油松、落葉松、柏樹、柞樹(橡樹)、白樺樹、楊樹、加拿大楊樹、黃波羅、楸樹、楓樹(色樹)、柳樹,還有少量的銀杏、天女木蘭等。氣候,最熱月氣溫33度,最冷月氣溫-34度;無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
地質地貌
屬於侏羅紀、石炭二疊紀、白堊紀等複雜的地質成因,石灰岩溶岩地貌,多石灰岩溶洞暗河,也有部分花崗岩、礫岩、沙頁岩裸露。因地質地貌複雜,長春地質學院曾經在田師傅設立了一個實習部,每年有許多實習生到這裡來實地觀察、實習。後來在“文革”期間大學停辦十年,以後就中斷了。
工業廠礦
有本溪宏源水泥廠,設計能力年產26萬噸礦渣矽酸鹽水泥;雙達煤礦;本鋼粘土礦;715火藥廠、宮田洗煤廠、白灰廠、國營田師傅林場等。年平均工業總產值14846萬元。
農業生產
鎮內有耕地面積1564.09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815公頃。是個糧菜兼種的鎮,大堡、全堡、孔堡三村的平地,大多種蔬菜,年產量4361噸,居全縣第三位。農作物以玉米、高粱、大豆為主,年總產量3019噸,其他村也有經濟雜糧以及蔬菜等種植。年平均農業總產值4000萬元,年平均農村經濟總收入17685萬元。財政收入485萬元。
交通運輸
有瀋丹線鐵路支線,溪田線鐵路東端終點站田師府站在本鎮內;省級公路本溪--桓仁的本桓線從鎮中心穿
過,東北最長的公路隧道,八盤嶺隧道北口就在田師傅鎮境內;本鎮內的6個村民委都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便捷。目前正在籌建田師傅通往桓仁縣城的鐵路工程,地質勘探資料業已完畢。 通訊電力
有中國聯合網路通訊公司、中國移動通訊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都在本鎮設立營業部。因此通訊和網際網路在田師傅鎮發達,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國家電網本溪電業局在田師傅鎮設有供電處並設有22W變電所一處,擔負整個田師傅及周圍地區的供電運營。
醫療衛生
本溪縣第三人民醫院在田師傅鎮,分別設有住院處、急診室、X光科、CT掃描科。初步統計人口死亡率為0.4%(千分之4);
文化教育
有本溪縣第七中學在鎮內為最高學府,歷年來有學生從這裡畢業考入清華大學;有田師傅中心國小、田礦國小、太平國小等,有教職員工135名。
公安司法
本溪縣公安局在本鎮設有公安派出所,擔負本鎮的治安工作;本溪縣人民法院在本鎮設有田師傅人民法庭,負責一般民事、經濟案件的審判。
人口民族
據2000年底統計,全鎮總戶數11603戶,其中農業戶3307戶;人口以漢族居多。另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占39.47%。語言為國語和東北話。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87人。
歷史淵源
田師傅在考古中發現,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生息。1980年秋天,在全堡村“六區”發現一座石棺墓葬,出土只有石劍、石鐮、陶壺、等隨葬品,其他屍骨都已年久腐爛,也無文字發現。據本溪市博物館專家斷代為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至於地名就無法考證了。設定本溪縣前,清朝統治時期屬遼陽州轄地,西距遼陽130公里,時稱遼陽東山,劃歸遼陽東二區。民國時期,田師傅歸本溪縣第四區管轄。1945年11月,在田師傅設立本溪縣第五區,轄16個村。1946年,田師傅設6個村。解放戰爭時期,田師傅曾是中共本溪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4月撤銷田師傅區,劃歸鹼廠區管轄。1956年8月,重新設立田師傅區,下轄太平鄉和全堡、大堡兩個行政村及8個工村。1958年3月,田師傅區改為田師傅鎮。1958年9月19日,東風(田師傅)人民公社成立,轄田師傅、南甸子地區。1961年7月,東風人民公社劃分為田師傅人民公社和南甸子人民公社。1968年4月,成立田師傅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下轄6個生產大隊,17條街道。1980年12月,田師傅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田師傅鎮人民政府,下轄6個生產大隊1個街道辦事處,6個居民委,礦區12個居民委歸田師傅煤礦管轄。1987年4月,田師傅鎮改為田師傅滿族鎮。1989年9月成立本溪滿族自治縣後,田師傅滿族鎮改為田師傅鎮。1999年9月6日,本溪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瀋陽礦務局本溪田師傅煤礦破產。1999年10月9日田師傅鎮政府接管田師傅煤礦,礦區12條街道歸田師傅鎮管轄。
名勝古蹟
鐵剎山是遼東名山之一,為東北道教的發祥地。它坐落在田師傅鎮和南甸鎮交界處,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勢險峻,峰巒疊嶂,氣勢雄偉,風景秀麗。鐵剎山有五個峰:中峰元始頂,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因從東、南、北三個方向仰望皆見三個峰,三三合而為九,故名九頂鐵剎山。鐵剎山岩洞較多,有雲光洞,天橋洞,乾坤洞,日光洞,風月洞,懸石洞,郭祖洞、三仙洞。最負盛名的是八寶雲光
洞。洞長約30米,高5~9米不等,洞中有虎、龍、壽星、蟾蜍、木魚、仙床、定風珠、蓮盆等八寶。神話故事中說,長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練,楊金豹曾在此投學藝。該洞斜向上,深約二十米,寬七至十米,洞中“八寶”,有定風珠、石壽星、石虎、石龍、石蟾蜍、石木魚、石床、石蓮花,洞外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十個大字。山上多石刻,其中“與天同壽”摩崖石刻高八米,寬五米,字大如盤。遼東勝境九頂鐵剎山風景區已載入《中國名勝詞典》,名揚海內外。 白雲洞、盤龍寺兩處古蹟分別坐落於大堡村和魏家堡子村,由於多年無人照管已經名存實亡了。
地名由來
據傳說:清代該地有一座廟宇,廟中有一位姓田的道人主持,人們稱道人為“田師傅”,久而久之對道人的稱謂就變成對這地區的稱謂了。還有一說:早年遼陽州有一位姓田的佃戶,為躲避財主逼租逃到這裡,發現這裡有煤回鄉找來一幫哥們兒來挖掘,於是大家叫他田師傅,以後大家就把這個出煤的地方叫做田師傅了。據考證,在沒有“田師傅”這個地名稱謂之前,叫“西溝”,也叫“大西溝”。這是由於在鹼廠以西而得名。鹼廠是清代“柳條邊”的一個邊門,戰略要地,有清軍駐守,而“西溝”只有“墩台”, 因此歸鹼廠管轄。
田師傅的火車站名是田師府一直沿用至今。
田師傅有時人們也叫做田師付,大概是有人認為“付”是“傅”的簡化字,其實不然。在編修縣誌的時候,就已經鄭重地將地名明確為“田師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