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坡村

項目實施前,由技術部門編制項目預算,村項目領導小組組織,縣扶貧辦、財政局參與監督,逐項進行公開招標,廣大民眾十分滿意。 通過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共爭取到其它各類項目6個,整合資金57萬元。 自項目實施以來,我村上下齊心協力,圍繞規劃項目目標,搶抓機遇,苦幹實幹,取得了整村推進的初步成效。

簡介

田家坡村是由峪口鎮豐泉寺溝的原田家坡、高家焉、水桐樹焉、梨樹焉、張家塔、趙家塔等10個自然村合併新建的移民新村,位於方山縣峪口鎮以北5公里處,國家重點項目橫泉水庫區。全村96戶、367口人,勞動力127人,耕地總面積1980畝,其中機修梯田1050畝。2000年實施移民並村,總投資245.2萬元,其中上級扶貧開發專項補助資金31.4萬元,民眾自籌213.6萬元,使全村96戶,367人得到整體搬遷,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生活條件。2004年通過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總投資90萬元,使全村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變,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不足600元到2005年突破2000元,初步形成了“小企業啟動,養殖業推動,三產業帶動”的互動經濟發展模式,廣大民眾的致富信心空前高漲,創業能力明顯增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制定規劃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科學制定村級規劃是搞好整村推進項目的基礎,民眾參與是整村推進的顯著特徵。在制定規劃的初期,許多民眾對項目規劃並不理解,認為這是上面在走形式、走過場,實施項目是“天上掉餡餅”,哪有這樣的好事。因而不參與、不配合,並有少數民眾產生了牴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村兩委及時組織召開民眾大會,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等形式進行宣傳發動,並邀請縣扶貧辦領導和鄉、村兩級幹部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認真講解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方略,讓他們真正了解國家“民眾參與,整村推進”項目實施的目的和意義,使民眾心中有了底,老百姓的認識水平也提高了,形成了由民眾不願意參與規劃項目,到爭先恐後參與的喜人局面。此後村委每次召開整村推進項目會議,參會人數能占到全村人數的80%以上。在項目選定上採用了“投土豆”、“投石子”的原始辦法,要求民眾自己選、自己定。在具體規划過程中,我們一邊學、一邊做,立足本村實際,用綜合開發的思路設計項目,做到了“三個突出”:一是重點突出。貧困戶就是受資助的重點對象,在全體村民大會投票產生農戶分類的基礎上,我們優先扶持特困戶和貧困戶,使貧困戶的覆蓋率達到100%;二是目標突出。我們認為貧困人口的增收問題是項目實施的最終目標,通過飼養優種牛、發展高效種植業,輔以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可全方位增加農民收入;三是突出產業定位。我村發展畜牧業有天然優勢,以發展養牛產業為主,輔以其它養殖業,引導農民進行科學飼養,強化管理,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項目規劃出台後,又組織召開了一次村民大會,集體討論,廣泛徵求民眾意見,修改核稿後才上報縣扶貧辦。項目規劃體現了民眾的意願,對基礎建設、資源開發、資金投入有了一個通盤的安排,為調動民眾參與項目建設,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了條件。

抓住機遇、整合資源

為了確保移民並村、整村推進等項目的順利實施,真正能把好事辦好,我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重點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做到程式規範、陽光作業。第一,把“公告、公示”作為一項有效制度。不管大事小事全部實行公告、公示,讓廣大民眾明明白白,做到家喻戶曉,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村幹部“一言堂”的工作作風。在此基礎上組織兩委班子成員,集體研究,共同協商,建立了“三統一”制度:即統一成立了項目實施小組,統一補助標準,統一檢查驗收。由村民代表選舉產生項目實施小組,對項目進行全程監管。根據縣扶貧辦的要求,結合本村實際,我村確定西門塔爾牛二代以上每頭補助2000元,種草每畝補助50元的標準。所有項目工程全部進行公示,比如在種牛調回後,我們將牛的品種、日齡、價格等內容詳細張榜公示七天,接受民眾監督。第二,對到戶項目實行集中採購的辦法。購牛項目由村項目實施小組具體組織,在縣扶貧辦、財政局、紀檢委、畜牧局、鄉、鎮兩級幹部監督下,進行集中採購。在集中採購點進行動物檢疫,並打編耳號確認。對採購的品種、價格、補助標準造冊登記,然後由貧困戶以“抓蛋蛋”的形式分發到戶,以牛補錢。這樣,避免了民眾沒有自籌資金先墊支購牛的弊端,大大地加快了項目實施的進程。第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嚴格實行公開招(投)標制。項目實施前,由技術部門編制項目預算,村項目領導小組組織,縣扶貧辦、財政局參與監督,逐項進行公開招標,廣大民眾十分滿意。老幹部張潤旺說:“像這樣公開發包項目工程,我還是第一次參加,這確實能將有限的資金髮揮其最大的效益”。工程發包之後,項目實施小組嚴格按照項目規劃要求組織實施,確保質量高、進度快、造價低,真正做到了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的效果。三、抓住機遇、整合資源,形成立體式扶貧開發新局面整村推進規劃項目在我村有六項,需要的資金數量大,為贏得整村推進工作的突破性進展。我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全方位整合各類資源。一是圍繞捆綁抓爭取。村幹部經常跑縣城,餓了啃饅頭,渴了喝涼水。及時捕捉信息,主動和市、縣相關部分進行勾通和聯繫。能夠自己爭取的自己去跑,協調有難度的向縣扶貧領導組請示匯報,爭取他們的支持,由領導組出面協調;二是“一事一議”抓匹配。為了使資金捆綁更具有實效性,我們堅持“上級投一點,業務部門爭一點,貧困戶自己籌一點”的“三個一”模式。如在護村壩工程實施時正值暑期高溫,全村老少齊上陣,從早上5點乾至晚上9點,有3個外出打工的村民自發回來參與項目建設,有的村民自己不在家請親戚來幫忙。僅這一工程全村自備沙、石料130方,投工1200個。在資金缺口大的情況下,高標準完成項目建設任務。近兩年來,與整村推進項目相匹配的村村通、新建校、有線安裝、自來水進戶等項目民眾自籌資金及投勞折款總計35萬元。實現了上級支持與民眾投入的對接。通過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共爭取到其它各類項目6個,整合資金57萬元。2004年到2005年兩年實施的項目有:硬化進村公路1公里,護村壩230米,護村排洪渠500米,黨員文化活動室1個,新建學校1座,添置課桌凳55套,調購優種西門塔爾牛66頭,種優質牧草600畝,植樹1萬株,極大地改善了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化了村容、村貌,構建了全村的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初步邁向新農村的建設步伐。

搞好項目後續管理,確保項目滾動發展,持續受益

抓好後續管理和服務是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從項目實施一開始,就著重考慮各個項目的運行機制和後續管理制度的建立。特別是對到戶項目的管理更加重視,根據縣扶貧辦的要求,我們建立了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做到人人有權有責,個個有利有險。為了使項目滾動發展,我們搞了五戶聯環擔保責任制,以戶自由組合,五戶聯保,互監互幫,每組組長與村委簽訂責任狀,保證三年內不能倒賣、轉讓、出售種牛,如有一戶擅自出售,其餘四戶無償將種牛交回村委,並終身不能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的資助。同時要求每戶在第三年年底交回村委牛犢一頭,重新分發到新的貧困戶、特困戶手中,形成長期有效的滾動發展機制,使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截止目前,全村沒有1戶私自出售種牛,養殖氛圍相當濃厚。在服務管理方面,村委主動與縣扶貧辦、畜牧局、鄉鎮聯繫,聘請縣畜牧專家4名組成技術服務隊,在項目啟動初期對全村民眾開展了西門達塔爾牛的飼養、管理、配種等技術培訓3次,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年又請省、市養牛專家到村進行了母牛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培訓,與此同時,村委專門聘請接種技術員,定期到村到戶了解母牛的長勢和發情狀況,不失時機地進行人工配種,做到“你要什麼樣的牛,人家就給你配什麼樣的種”。村民張連成說:“養牛還是要靠科學技術,現在產一頭小牛賣兩千多元,過去只能賣五百元,舊辦法養牛過時了”。今年我村組織召開了賽牛大會,評比前三名,分別予以獎勵500元、300元、100元,以激勵養殖戶的積極性,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自項目實施以來,我村上下齊心協力,圍繞規劃項目目標,搶抓機遇,苦幹實幹,取得了整村推進的初步成效。農業結構由單一種植業轉變為種、養、加多業並舉的態勢,全村現牛存欄166餘頭,優質牧草600畝;勞務輸出120人次,務工收入年12萬元;全村新開小賣店、理髮店、網咖、話吧等15個,戶年均增加收入8000元; 2001年人均收入不達600元,到2005年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同時村級民主理財、民主理事的觀念,民眾自我發展的觀念得以確立,幹群關係明顯融洽,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村整村推進項目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省、市、縣的要求相比,與兄弟村莊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自籌資金數額大,民眾難以承受;項目資金實行報賬制,需要預先墊資,影響了工程實施進度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並重新制定新的發展目標規劃,爭取帶動周邊村、戶的全面發展,為全縣“民眾參與,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帶好頭,起好步,真正把我們村帶入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