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田子方見老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問其御曰:“此何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罷而不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貪其力,老而棄其身,仁者弗為也。”束帛以贖之。
罷武聞之,知所歸心矣。
出自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譯文
田子方看見一匹老馬站在道旁,嘆息著(神情)呈現出志在千里的樣子。便詢問趕車的人說:“這是什麼馬呀?” 趕車的人回答說:“這是舊尊老家所養的一匹馬,由於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牽出來想把它賣掉。” 田子方說:“年少的時候貪用它的力氣,年老的時候就把它拋棄,仁義之人不能這么做。”說著便用5匹帛贖買了這匹馬。
老臣罷武聽說之後,便知道有所歸向了。
加點字翻釋
1.喟(kuì)然: 嘆息的樣子。
2.御: 駕駛車馬的人。
3.故:原來的;老的;舊的
4..罷(pí):通“疲”,疲勞乏力。
5.鬻(yù): 賣。
6.田子方:戰國時魏國賢人。
7.束帛:帛五匹一束。
8.罷武:人名。魏國老臣。一說年老疲病的士人。
9.公:古代對長輩或平輩的尊稱。
10.仁者:具有仁慈之心的人(或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11.贖:用財物;換
12.歸心: 心向(心嚮往的意思)歸:嚮往。
13.田子方:戰國時期魏國賢人
14於(老馬於道):站在
主旨
這則寓言裡,老臣罷武之所以能夠“知所歸心”者,是由於他嚮往以束帛贖老馬的田子方。它說明,少者懷之,老者安之,這是常理、常情,那種“卸磨殺驢”的做法是令人寒心的。
出處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