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種質地通常呈現絨狀或兼輕微絮狀,於包梗莖頂端往往膨大,在 CA 和 CYA 上 25℃培養時,其反面和可溶性色素通常呈現紅色或紫紅色等特徵顯著。
分布:較廣而不能常分離到。 我國有河北小五台山;湖北神農架;廣西北海市、憑樣市;四川德陽縣、灌縣、臥龍;貴州梵淨山;青海西寧市;新疆烏魯木齊市;香港。
基物: 土壤、豌豆、綠豆、霉玉米芯、霉蔬菜和霉中藥。
培養
菌落在 CA上25℃培養 12 天,直徑 17-30mm,平坦、近於平坦或有幾道同心環紋;質地絨狀或兼絮狀;分生孢子結構較少或大量產生,分生孢子面暗灰綠色或暗綠色,近於橄欖檸檬色、羅馬綠色、褐橄欖色或微暗橄欖綠色;菌絲體橘黃色、黃色或橙紅色;反面暗紅色、橘紅色或紫紅色;可溶性色素類似較淡的反面顏色且顯著而突出。
菌落在 CYA 上 25℃培養 7 天,直徑 22-29mm,平坦,中心有臍狀突起而其他部分平坦或有少量放射狀皺紋;質地絨狀或兼輕微的絮狀,偶有分離物兼有繩狀;分生孢子結構大量產生,分生孢子面暗綠色或暗灰綠色, 近於暗綠橄欖色、橄欖擰攆色、深橄欖灰色或灰橄欖色;菌絲體被黃色或桶紅色;滲出液黃色至紅色,偶有缺乏者;反面暗紅色、黑紅色或紫紅色;可榕性色素類似反面較撓的顏色,而且明顯突出。
菌落在 WA 上 25℃培養 7 天,直徑 26-38mm,平坦或中心有臍狀突起而其他部分有放射狀短紋;質地絨狀或兼有輕微的絮狀;分生於孢子結構大量產生,分生孢子面暗藍綠色,近於橄欖擰橡色、褐橄欖色或羅馬綠色$菌絲體被黃色、情黃色、橙紅色;滲出液缺乏;反面楠紅色、紅褐色或紫紅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G25N 上 25℃培養 7 天,直徑可達 4.5mm,通常平坦z質地絨狀分生抱子結構較少或較多,分生抱子面暗綠色,近於暗橄欖色摻出液峽乏反面黃褐色或暗褐色;可溶性色素缺乏,也有的分離物不生長。
在 CYA 上 5℃培養7天:不生長。
在 CYA 上 37℃培養7天:直徑 7-15mm,平坦或近於平坦;質地絨狀或兼有縈狀;分生孢子結構較少或較多,分生孢子面類似在 CYA 上 25℃培養時的顏色;滲出液缺乏;反面桶紅色或暗紅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特點
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發生氣生菌絲者少,抱梗莖,壁平滑,頂端通常膨大;帚狀枝雙輪生,偶有三輪生或單輪生,彼此緊貼而近於平行;梗基每輪 4-8 個;瓶梗每輪 4-6 個,披針形,梗頸明顯;分生抱子呈現橢圓形,充分成熟時部分呈現近球形,壁平滑或稍粗糙5 分生抱子鏈較疏鬆,叉開或近於圓柱狀。
新模式: IMI 9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