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從基礎理論、學科發展、研究方法等方面解析了產業生態學的內涵,通過對產業生態學及創新研究兩門學科的特色分析,探討了學科間的相互聯繫及相互促進;介紹了一系列資源生產力評估方法,這些方法可以作為產業生態學研究的輔助工具;結合英國、印度、中國等國家的實例,進行了產業生態學理論和方法分析。該書可以為我國產業生態學及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鑑,也可為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產業管理等領域的決策者、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目錄
圖錄
表錄
撰稿人簡介
第一部分 前言
1 創新研究和產業生態學的學科交叉
1.1 發展中的交叉學科
1.2 產業生態學的相關理論
1.3 創新研究的相關理論
1.4 產業生態學和創新研究學科交叉的相關理論
1.5 本書結構及各章簡介
1.6 產業生態學和創新研究交叉學科的研究脈絡
2 產業生態學簡介
2.1 前言
2.2 產業生態學的定義
2.3 產業生態學研究進展
2.4 產業生態學策略:重建產業系統
2.5 卡倫堡產業共生園
2.6 產業生態學的範疇
第二部分 產業生態學技術及案例
3 區域產業生態學和資源生產力:模擬和基準制定的新方法
3.1 前言
3.2 背景
3.3 資源生產力框架
3.4 資源生產力模型
3.5 資源生產力與創新體系
4 英國的產業共生
4.1 前言
4.2 產業共生計畫——提高區域經濟可持續性的創新方法
4.3 發展產業共生的決定性因素及相關機構的作用
4.4 英國的產業共生計畫
4.5 構建產業共生網路的步驟
4.6 產業環境的相關因素
4.7 相關政策和法律條款
4.8 區域管理機構
4.9 亨伯地區產業共生計畫(HISP)
4.10 墨濟河岸產業共生計∕BIS)
4.11 討論
4.12 產業共生網路的可持續性
4.13 國家產業共生項目的重要性
5 產業生態學:開發中國家一個新的規劃平台
5.1 開發中國家的特點
5.2 開發中國家的現狀
5.3 產業生態學——一個新的規劃平台
5.4 產業生態學的區域視野
5.5 案例研究綜述
5.6 如何實施產業生態學
5.7 環境規劃者的責任
5.8 商業企業的責任
5.9 公共部門的責任
5.10 結論
第三部分 創新系統:產業轉型和變革
6 食品消費和生產系統的轉變:以冷凍豌豆為例
6.1 前言
6.2 食品產業的轉型
6.3 給豌豆一個機會
6.4 結論
7 可持續性技術與建築業:對法規、管理和公司網路的評估
7.1 前言
7.2 可持續性技術、政府及企業間關係在建築業中的作用
7.3 可持續性創新與管理:以絕熱材料為例
7.4 可持續性創新與制度因素:以主動式太陽能加熱為例
7.5 可持續性創新與公司間的關係
7.6 結論
8 垃圾焚燒的能源利用:來自中國的經驗
8.1 前言
8.2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MSW)問題的產生
8.3 中國解決城市生活垃圾(MSW)問題的進展
8.4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主要的垃圾處理技術
8.5 1988年後初期垃圾焚燒生能(WIE)技術的套用情況:高成本、高質量方案
8.6 將至1999年垃圾焚燒技術的套用情況:低成本、低質量策略
8.7 1999年以後垃圾焚燒生能技術的套用情況:公眾及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支持的方案
8.8 WIE在中國的套用——實現垃圾處理和燃料供應的雙重目標
8.9 中國WIE市場的細分及其創新意義
8.10 結論
第四部分 消費和中介機構
第五部分 管理和價值觀
第六部分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