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子宮復舊不良

正常分娩後,由於子宮體肌纖維收縮及復舊作用,子宮肌層內的血管腔狹窄甚至栓塞,使局部血液供給明顯較少,子宮肌層細胞因缺血發生自溶而逐漸縮小、細胞質減少,因而子宮體積逐漸縮小,子宮腔內胎盤剝離面也明顯縮小,加之子宮內膜再生使剝離面得以修復。子宮通常在產後5~6周(最長產後8周)恢復到非妊娠的正常狀態,這個過程叫子宮復舊。若這個過程發生病理性改變,復舊功能受到障礙,即稱子宮復舊不良,表現為產後子宮收縮無力,胎盤滯留,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甚至出現晚期產後出血。分為子宮復舊不全,胎盤附著部位復舊不全兩種類型。

基本信息

病因

1.胎盤、胎膜殘留,蛻膜脫落不全。
2.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盆腔感染。
3.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
4.子宮過度後屈或側屈,惡露排出不暢、惡露滯留在宮腔。
5.胎盤面積過大。
6.經產婦因多次分娩或多胎使子宮纖維組織相對增多,影響子宮收縮力。
7.產後尿瀦留膀胱過度膨脹或膀胱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8.疲勞或全身狀況不佳。
9.情緒因素,嚴重睡眠不足。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惡露量多,持續時間長,有時大量陰道流血,檢查子宮比正常產褥期大而軟,有輕度壓痛,往往後傾。
1.惡露異常:子宮復舊不全時,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至7~10天或更長;量明顯增多,有時可出現大量流血;惡露渾濁或伴臭味。血性惡露停止後還可有膿性分泌物排出。產婦多有腰痛及下腹墜脹。偶爾亦有表現為惡露量少而腹痛劇烈者。
2.如子宮復舊不全未能及時糾正,伴有慢性炎症,致使子宮壁內纖維組織增多,形成子宮纖維化,纖維化的子宮可引起月經期延長和月經量增多。

檢查

1.婦科檢查:子宮較正常產褥期大且軟,多取後傾後屈位,常有輕度壓痛。檢查發現宮口鬆弛,多未關閉,陰道及宮口有血塊堵塞。
2.必要時做診斷性刮宮,刮出物送病理檢查以便確診。

診斷

根據患者惡露持續時間延長、量增多、伴腰痛及下腹墜脹等,以及婦科檢查發現子宮比正常產褥期大且軟,並有輕度壓痛,宮頸口多未關閉等陽性體徵時,可初步診斷。若惡露乾淨20天后,又見陰道出血者,要考慮為正常月經。必要時做診斷性刮宮,刮出物送病理檢查以便確診。

治療

治療出血、促進子宮收縮、預防和控制感染,綜合治療後出血持續或反覆出現,行診斷性刮宮術。
1.使用子宮收縮藥物。
2.抗感染及刮宮:確診為部分胎盤殘留或大部分胎膜殘留所致子宮復舊不全時,因常伴子宮內膜和子宮肌層輕度感染,故應先用廣譜抗生素。然後再行刮宮術,以免發生感染擴散。應全面徹底刮除殘留組織及子宮蛻膜,達到止血和進行病理檢查的雙重目的。還應注意排除子宮絨毛膜癌。術後應給予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並繼續套用譜抗生素1~2天。
3.子宮復舊不良的原因若為子宮肌壁間肌瘤,主要是套用子宮收縮劑。若治療數天無顯效,陰道仍持續較多量出血,則應考慮切除子宮或做子宮動脈栓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