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琺瑯彩瓷
生肖琺瑯彩瓷是生肖文化和琺瑯彩瓷藝術的結合,其代表作為《十二生肖琺瑯彩瓷大全套》,這是兩大傳統文化的首次結合。作品是榮會藝術中心攜手琺瑯大師熊建軍傾情創作。經過多年籌備,發揮其從藝23年的制瓷造詣,首次全面的對琺瑯彩瓷和生肖文化做出了總結性的展示。作品採用珍貴的琺瑯彩精心描繪,每道工藝均採用純手工製作。12種生肖動物,在琺瑯彩瓷技藝的演繹下活靈活現。作品分別選用中國歷代12大經典瓶型,既有整體感,又富有變化。該作品為廣大生肖及陶瓷的愛好者奉獻了一場宏大的文化盛宴。
生肖吉祥寓意
鼠,被視為機警應變、善處逆境、子孫繁衍、家業興旺的象徵,有生生不息、繁盛不衰之吉祥寓意。牛,被視為勤奮樸實、誠摯忠厚、忍辱負重、勇武倔強的象徵。寓意勤勞致富、風調雨順。
虎,被視為威武勇猛、豪爽正義、文彩華美、氣宇軒昂的象徵,有辟邪降魅、四方安康之吉祥寓意,更具五福臨門、招財納祥的祈福涵義。
兔,被視為溫柔文靜、純潔高雅、機智靈敏、忠厚善良的象徵。除有自然超脫、長生不老之吉祥寓意,更有蟾宮折桂、應考高中的深層涵義。
龍,具有能屈能伸,通達曠放的象徵,有懲邪鎮惡,國泰民安之吉祥寓意。
蛇,蛇被視為美麗多姿、痴情重義、豁達大度、靈活應變的象徵。有百折不撓、風調雨順之吉祥寓意,同時兼具富貴臨門、長壽多福的深層內涵。
馬,被視為矯健雄偉、忠實誠信、傲岸不羈、勇敢堅定的象徵。有勇往直前、生命不息之吉祥寓意,更有一馬當先、馬到成功的美好祝願。
羊,被視為溫文善良、仁慈和睦、順天隨人、純潔高尚的象徵,有豐年富庶、和氣生財之吉祥寓意。
猴,被視為自由敏捷,聰明靈巧,智勇雙全,重情好義的象徵。有驅魔降妖、快樂怡年之吉祥寓意,諧音“百年封侯”更具升遷高就的美好祝願。
雞,被視為勇武好鬥、銳意進取、化解百毒、平安祥瑞的象徵。除具聞雞起舞、奮發圖強之意,兼有家園安定、夫婦和諧之吉祥寓意。
狗,被視為機智聰慧、赤誠勇敢、盡職守信、捨身重義的象徵,是忠貞的最佳化身。有四季康泰、和平安寧之吉祥寓意,祈福家業興旺。
豬,被視為豪放謙和、樸拙憨厚、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的象徵,有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之吉祥寓意。
工藝簡介
琺瑯彩瓷
琺瑯彩瓷即瓷胎畫琺瑯,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是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
作者介紹
熊建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琺瑯彩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他不僅是一位陶瓷藝術大師,更是一位探索開拓者。1998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支持下,經過了8年的苦心鑽研,終於成功恢復已失傳200多年琺瑯彩瓷古法製作工藝,讓世人能再一次領略到這種稀世珍寶的風采。
經典瓶型介紹
長頸膽瓶:此瓶口部極其規整,長頸,肩部朝下漸漸外擴,鼓腹,腹部垂塌,底足外撇,為典型的清三代膽形瓶。
燈籠瓶: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形似燈籠而得名,器呈直口,短頸,豐肩,筒腹,圈足。燈籠瓶是雍正時期景德鎮官窯創燒,流行於清雍正、乾隆時期。乾隆時期燈籠瓶的製作較多。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圓腹、圈足。玉壺春瓶的造型定型於北宋時期,在當時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瓷,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
橄欖瓶:撇口,短頸,肩、頸部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窯創製,清代仍有燒造,造型略有變化,頸部稍長,勻稱秀美。
天球瓶: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永樂朝開始成為觀賞式瓶,宣德年間較為流行。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
觀音瓶:又稱“觀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流行瓶式之一,器呈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纖長,線條流暢。
盤口瓶:瓶式之一,因瓶口為盤狀而得名。一般為細長頸、溜肩、圓腹、圈足。北朝至隋的則短頸,平底。北朝的瓶,腹瘦長,最大腹徑在近底處。隋代的瓶則頸部細長,腹部較豐滿,略呈橢圓形。
膽瓶: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為花器,始燒於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於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膽瓶由於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煩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
葫蘆瓶:形似葫蘆的瓶式,自唐以來,因其諧音"福祿",為民間所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時,因皇帝好黃老之道,此器尤為盛行並多有變化。
蒜頭瓶: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常見的一種瓶式樣,仿自漢代青銅蒜頭壺,長頸,削肩,圓腹,圈足,瓶口似蒜頭而得名。狀如蒜頭而頸略長,亦可稱之為虎爪瓶。
雞心瓶:其基本造型為小口,短束頸,溜肩,長弧腹,平底,器形小巧,線條流暢,瓶形似雞心狀,故名雞心瓶。
琺瑯彩瓷鑑定方法
歸結起來,要辨識琺瑯彩瓷,有人總結了以下7個方面的考察方法:一、觀其瓷胎。琺瑯彩瓷胎質細膩薄透,用料、修胎規則考究,完整無缺。
二、觀其造型。琺瑯彩瓷多為碗、瓶、鼻煙壼之類的日用小瓷件,和一些動物的小擺件。大多為小件瓷品,過一尺者少見。
三、觀其底釉。康熙朝是滿地鋪彩,色彩濃烈。雍乾後白地漸多,琺瑯彩瓷的底釉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面潔淨,毫無瑕疵。
四、觀其色彩。琺瑯彩瓷的色彩均鮮艷而柔和,絕少用純色調,多為粉彩型的藕荷色,多達十數種。釉面絕無蛤蜊光出現。
五、觀其色料特點。其每一圖案均系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表面光滑,有玻璃質感和光亮感。彩料凸出底釉約1mm左右,放大鏡下可見有極細小的開片紋。
六、觀其繪畫與紋飾。琺瑯彩瓷多採用工筆繪畫方式。幾乎沒有用寫意畫的。紋飾在康熙時是多色地,有花無鳥。色彩調配較雍乾時要差。雍正朝的琺瑯彩瓷最為成熟。乾隆朝沒有雍正時嚴謹,並出現琺瑯彩與粉彩兼容的作品。
七、觀款識。琺瑯彩瓷的款識有嚴格的制式,具體上文已述。凡發現有不同於上述制式的,均非真品。
下面說一下五彩、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
一、五彩:除綠彩有玻璃彩外,其餘各色都是一抹平塗,表面顯得粗糙。
二、粉彩:有粉質感,也用渲染,立體感強。但粉彩渲染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礬紅彩必定是五彩。如果發現礬紅彩粉化或玻化,此物必定是用現代工藝燒造。因為要達到玻化或粉化,燒造溫度高,但達到800-900℃後,礬紅彩就會出現流動,會破壞畫面的色彩。因此,民國以前的粉彩器中,礬紅彩都是使用五彩的。與琺瑯彩比,粉彩有粉質感,有立體感,表面平滑,但無玻璃質感。特別是在綠彩、黃彩上易見蛤蜊光出現。
三、琺瑯彩:釉面有油質感和玻璃質感,與進口不透明的紅綠玻璃相類似。立體感強,但沒有粉質感。畫工用渲染法。因為不用氧化鉛工藝,因此,絕無蛤蜊光。
最後,說一下鑑賞琺瑯彩瓷時應注意的問題:琺瑯彩所使用釉彩料與中國傳統的釉彩料不同,其中含砷(即砒霜)。曾有報導說,在複製時,砷的毒煙會揮發,在場人員即使戴著口罩,也會導致因受毒而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因此,建議:一、在玩賞時,最好要戴手套;二、近距離觀賞時,要避免深呼吸;三、不要將琺瑯彩瓷置於私密空間、臥室和餐廳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