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粉彩龍珠缸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

簡介

青花粉彩“龍珠缸”復原成功

千年御窯史,千年陶瓷史,5000年陶瓷史上集大成之作。

龍珠缸缸外繪有兩條粉彩龍王,雙龍趕珠只要用手輕撫缸沿,缸內就會噴出陣陣水柱,好似龍王噴水。之所以貯水後能引發"水珠高揚,呤聲激越"。緣由是瓷工們受青銅碗洗的啟發,運用了水在容器里以手摩沿產生共振而成水花,產生共鳴而成嘯聲的原理,充分顯示了景德鎮瓷工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能。

名稱由來

相傳在清朝道光四年,京津豫魯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告急的奏摺如雪片般地飛到了朝廷。道光皇帝召見文武百官進行"廷議",決定親臨天壇祈雨,並令白雲觀的張太乙真人進宮覲見。張太乙對道光皇帝說:“今歲為金年,太白氣盛,金火相生,故中原多旱。皇上可令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九口龍瓷缸,貯五湖四海之水。聖躬祈禱,皇天必降甘霖,大功告成。”皇帝聽了,發八百里急詔,令御窯廠限期制缸晉獻。到了祭壇祈雨那天,九口青花龍缸擺在最顯目的地方。只聽禮炮三聲,張太乙率八位俊徒走到貯滿水的龍缸前,以手掬水,繼而摩擦缸沿,須臾時只見缸中水珠高揚,倏忽間唯聞耳邊龍吟嘯聲,真可謂:珠花紛揚,青龍擺尾;嘯聲激越,龍音迴轉。眾人驚喜之際,晴空驟地電閃雷嗚,風起雲卷,大雨傾盆,深受乾旱之苦的農夫漁翁、桑工市民無不欣喜若狂。道光皇帝見祈雨成功,龍顏大悅,通令嘉獎景德鎮御窯廠及工匠們,並將瓷缸賜名"龍珠缸"。

2
作品名稱:青花粉彩《龍珠缸》

設計製作:陳繁國

作品時間:2018年

作品尺寸:高21cm,口直徑29cm

發行數量:3000尊

大師簡介

陳繁國,1965年生於景德鎮,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制瓷技藝——琢器畫坯)代表性傳承人。自幼跟隨其父陳功金(景德鎮第一批陶瓷設計大師)學習陶瓷技藝。1980年在古窯瓷廠從事繪畫工作、後跟隨叔父柳蘭亭(繪製粉彩人物專家)進一步學習深造,並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的指點,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工藝研修班,從事陶瓷藝術創作至今,現任景德鎮昌南紅畫院院長,藝寶堂創作室主任,景德鎮陶瓷商會副秘書長。2009年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個人榮譽

其擅長人物、草蟲,陶瓷技術全面,技法嫻熟,對陶瓷釉上彩、釉下彩,青花鬥彩,半刀泥刻花,顏色釉綜合裝飾,均有研究,特別對青花以及青花鬥彩技藝更加嫻熟,作品清新、典雅、氣韻生動、料色酣暢、層次分明、構圖簡潔、嚴謹,形式與內容統一。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巡展,先後多次獲得各項大獎。作品分別被國內外藝術美術館收藏。2010年6月在第五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上作品《遊春圖》榮獲金獎。作品《遊春圖》在2011年10月景德鎮市首屆陶瓷手工技能大賽中榮獲最佳創新獎,作品《遊春圖》在2011年11月中國北京文博會暨國務政務禮品大師精品展榮獲“金獎”。

青花瓷介紹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艷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

“一片青花瓷,十件官窯器”。瓷藝巨作,千年御窯古法秘制。

要求極為嚴格,對瓷土、進口青料、釉面光潔度、造型精確度、畫風甚至器物燒成後的尺寸、厚薄、重量等都要求與原品沒有一絲差別,燒制工藝更加艱難,手工制坯、復古燒制,前後經過數百道複雜工序,千窯難得一寶。

國寶原物相同的材質、相同的工藝、手工制坯、古法燒制。在“求色”“求形”“求神”三方面高度完美統一,青花粉彩“龍珠缸”達到了與原品形神兼備的最高境界,成為青花粉彩史上的又一巔峰之作。

在求“色”方面:

大師陳繁國獨特的青花粉彩配料,至今無人能及,也只有陳繁國大師復原的“龍珠缸”青花粉彩瓷才能夠達到青花粉彩發色蒼翠濃艷,對比強烈的特徵。

在求“形”方面:

大師陳繁國幾十年潛心研究元青花粉彩“龍珠缸,也只有陳繁國大師才能真正復原出如此完美的青花粉彩“龍珠缸”。

在求“神”方面:

30年來,陳繁國大師與國寶青花粉彩相伴,並潛心研究,也只有陳繁國大師才能真正復原國寶青花粉彩猶如水墨畫般明淨素雅的神韻。

650年官窯秘技,純正宮廷古法秘制

青花粉彩《龍珠缸》從白胎瓷開始就採用古代宮廷沿用的製作手法,採取人工淘泥、手工拉坯等方式,所有的工序都按照嚴格的標準完成。為了確保限量3000尊珍藏瓷的質量,在燒制的過程中就果斷地將6萬多個未達到標準的瓷胎當場銷毀。在青花粉彩陶瓷工藝中更是精益求精,集合了青花分水等高難度上色工藝手法,其難度之大,精細度之高前所未有。

三次入窯,72道工序,真正手繪瓷

一件大師瓷的成品前後三次入窯,須經72道大小工序才得以完成。其中7道最主要的工序完全通過手工完成:

一、揉泥。增強泥的密度,排出多餘的空氣,把手中的泥練成粘性和軟硬度都適合;

二、切泥。把揉好的泥,用鐵絲等工具切出自己所需大小,進行拉坯;

三,拉坯。在快速轉動著的輪子上,將手探進柔軟的粘土裡,開洞。藉助螺旋運動的慣力,讓粘土向外擴展、向上推升,形成環形牆體;

四、利坯。是陶瓷成型中極為重要的工序之一,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

五、修坯。是整個環節最難的一個,這需要至少15年以上的老師傅精心修坯,薄厚勻稱,聲色具有。

六、吹釉。用鐵筒一節,一端蒙以細紗,蘸釉漿後,於另一端用人口吹釉於坯面,反覆噴吹使坯表施一層厚度均勻的釉;

七、燒窯。把吹完釉的坯放入專用燒制瓷器的窯,經過高溫燒制完成。

青花龍與陶瓷藝術的完美融合

藝術極品,美術和陶瓷藝術的完美結合。青花粉彩《龍珠缸》採用青花粉彩工藝、該作品以中國龍和祥云為主體圖案,上口沿採用青花如意紋飾,下邊角採用江崖海水紋修飾,作品立體感強,筆韻文雅秀逸,色彩濃艷明朗,章法布局到位,造型婀娜多姿,線條流暢自然,層次十分豐富細膩,整幅畫面布局工整,結構嚴謹,繪工精細,色彩豐富,和諧悅目,看上去端莊而不失靈動,華貴而不失妖艷,給人以雍容大度、繁榮昌盛、喜慶熱烈的美感,充分表達了陳繁國大師青花粉彩技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百次試驗,三次入窯,一缸成型萬瓷廢

青花粉彩《龍珠缸》,作品立體感強,筆韻文雅秀逸,色彩濃艷明朗,層次十分豐富細膩,體現了陳繁國大師紮實、精緻的藝術功底。工藝為釉下彩,純手工制坯,修坯,陳繁國大師反覆試驗百次以上,第一次獨創青花粉彩《龍珠缸》立體創作絕技,歷經上百道複雜工序,反覆三次入窯復燒而成,任何細節的不慎都會導致前功盡棄,不成功的成品需全部打碎,成品率不足5%,可謂一缸成型萬瓷碎。

一缸成型,萬缸碎

0
青花粉彩《龍珠缸》被譽為中國第一神缸,不僅具有極高的收藏投資價值,更具有極強的使用功能,此缸裝滿水,撫摸缸沿會不斷發出聲音,連綿數里,且伴隨著不斷撫摸會噴出有如噴泉一樣的水花,極具震撼效果,親臨現場效果更佳,此工藝是失傳幾百年年已久的元代宮廷絕技,為當年貢缸專用技術。此次景德鎮為獻禮盛世中華,景德鎮瓷業主管部門集景德鎮全市之力,耗時數年,歷經幾萬次的實驗,終於再現貢缸絕技,目前景德鎮會此工藝只有一人,此次青花粉彩《龍珠缸》特聘此拉坯大師親自拉坯,每一尊都是純手工拉坯,純手工修坯,是真正的當代貢缸。青花粉彩《龍珠缸》必將是一件值得傳承收藏的當代官窯。

青花瓷是我國瓷器中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因其精湛的工藝以及所呈現的藝術性和歷史價值,成為千年陶瓷史上無可替代的珍品。由於歷史更迭、時代變遷等原因,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元代青花人物生肖龍瓷器僅存8件。2019年是中國盛世年,為傳承弘揚中國青花粉彩藝術,由景德鎮監製,陳繁國領軍精心研究,國寶青花粉彩《龍珠缸》復活工程終於得以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