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演化

許多滅絕的和現存的生物群建造了各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礁,從太古宙的微生物藻礁到現代的珊瑚和珊瑚藻礁,生物礁生態系統經過了漫長的演化發展歷史,可以說生物礁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作用的產物,其後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礁生態系統經歷的環境控制因素與現代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有著顯著的不同。

簡介

許多滅絕的和現存的生物群建造了各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礁,從太古宙的微生物藻礁到現代的珊瑚和珊瑚藻礁,生物礁生態系統經過了漫長的演化發展歷史,可以說生物礁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作用的產物,其後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礁生態系統經歷的環境控制因素與現代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有著顯著的不同。

時間流變及演化

從前寒武紀的疊層石礁生態系統,經過早寒武世的古杯海綿微生物礁生態系統、中寒武世到早奧陶世的鈣質微生物礁和古杯海綿生態系統、中-晚奧陶世由苔蘚蟲和小型珊瑚層孔蟲等組成的多種生物礁生態系統,經歷了長期的更迭。在志留紀到泥盆紀時期,主要的造礁生物仍為藻類、層孔蟲和珊瑚,但在組分和發育程度上已有很大變化。志留紀和泥盆紀時期,床板珊瑚和層孔蟲一珊瑚礁生態系統構築成了許多巨大的生物礁。志留紀床板珊瑚是主要的造礁生物,但自泥盆紀開始已被群體四射珊瑚所取代,層孔蟲的發育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泥盆紀重要的造礁生物。泥盆紀時期,生物礁類型的多樣化、生物礁規模及礁的複雜程度,達到了我國生物礁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經歷了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期的生物大絕滅之後,石炭紀-二疊紀主要出現鈣化藍細菌-苔蘚蟲-海綿礁生態系統。隨著近年來我國石炭紀生物礁研究的不斷深人,進而對該時期生物礁生態系統也有了新的認識。中國早石炭世造礁生態系統也主要表現為由一些鈣質微生物和形成疊層石的藍細菌占主導地位,體現了早石炭世生物礁發展與法門期生物礁發展的繼承性。後生動物骨架建造生物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分枝狀苔蘚蟲等造礁生物在早石炭世韋憲期和晚石炭世格舍爾期都構建了典型的骨架礁生態系統,顯示了中國該時期的造礁群落獨特的演化特徵。我國二疊紀發育海綿礁生態系統,主要造礁生物為鈣質海綿,藻類、床板珊瑚及苔蘚蟲等為次要造礁生物。二疊紀是我國生物礁發育的第二次鼎盛時期,尤其是海綿礁極其發育,時代一直延續到二疊紀末期,經過許多學者長期深入的研究,我國生物礁的研究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經歷二疊紀末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滅絕事件之後,全世界在早三疊世生物礁普遍不發育,我國三疊紀生物礁以中、晚三疊世為主。在中三疊世造礁期,古生代曾繁盛的層孔蟲-珊瑚造礁生態系統絕滅,主要發育叢狀生長的紅藻類、海綿及六射珊瑚等造礁生物,晚三疊世以珊瑚-海綿-藻類造礁生態系統為主。從晚三疊世開始出現,到現代最為繁盛的六射珊瑚礁生態系統,也經歷了幾次興衰,其中尤以三疊紀末的一次大滅絕影響最大。晚白堊世盛極一時的雙殼類固生蛤礁,在白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中消亡,為現代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繁榮準備了生態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