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自1989年建立以來,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堅持學科交叉,重視自主創新,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骨幹和引領作用。2008年,在國家科技部、中科院等主管部門領導的關懷和扶持下,在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以及實驗室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室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項工作成績斐然。2008年,徐濤研究員主持的“血糖調節相關的調控型分泌的分子機理研究”獲得“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陳潤生院士參與完成的“中國漢族人群高血壓易感基因研究”和秦志海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抑制血管新生是抗腫瘤免疫反應的主要效應機制”分別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三等獎。饒子和院士榮獲2008年度“談家楨成就獎”,陳潤生院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饒子和院士、王大成院士、陳潤生院士榮獲“生物物理研究所建所50周年突出貢獻個人獎”。
2008年,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表SCI收錄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含合作文章)總計107篇,其中IF在PNAS以上的有13篇,平均影響因子IF為4.7。以實驗室為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上發表兩篇文章。其中,江濤研究組報導了神經營養因子3與其受體p75NTR胞外區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神經營養因子與其受體p75NTR相互作用的方式與結構基礎;劉迎芳研究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實驗室率先揭示了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部分PA亞基與PB1多肽複合體的精細三維結構,為進一步開展對流感病毒聚合酶功能機制的研究提供了結構生物學基礎,對深層次的理論研究以及藥物開發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本年度實驗室共申請國內發明專利14項,有4項專利被授權。
2008年,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增主持國家、院級重要課題46項,其中國家“973”計畫課題7項;重大研究計畫課題2項;國家重大專項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2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課題2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3項;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2項。
隊伍建設
人才建設始終是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的根本,2008年實驗室引進“百人計畫”人才4名,引進研究員2名。許瑞明、吳瑛兩位研究員順利通過國家級“海外高端人才引進計畫”答辯。實驗室現有40個固定研究組,其中院士8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2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名。研究生歷來是我們的後備生力軍,也是流動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在讀研究生356名,其中176名博士生,180名碩士生,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51名,在站博士後23名。研究方向
2008年,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匯聚高層人才,提升科研條件,凝練學科方向,並以此為基礎,全面推進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建進程。完成了國家實驗室主任招聘工作。2008年3月3日,中國科學院召開了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主任招聘答辯評議會。由科技部、基金委、中國科學院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組成的招聘評議委員會成員參加了會議。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許瑞明教授、阿貢國家實驗室的張榮光教授、俄克拉荷馬州醫學基金會研究所張凱高級研究員和西北大學醫學院吳瑛教授分別作了現場答辯。3月16日,中科院正式下發檔案,任命許瑞明為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主任。
“蛋白質研究”基地項目順利通過中期評審。2006年,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蛋白質研究”正式啟動,作為科技部指定的項目依託基地,實驗室承擔了“重要功能蛋白質複合體的功能與結構研究”和“重要功能膜蛋白的功能與結構研究”兩個項目。2007年12月,科技部組織專家對基地項目進行了中期評審,課題負責人對專家組作了課題進展報告。2008年初,首席科學家王志珍院士、陳暢研究員分別向專家組就項目的整體運行情況作了詳細匯報。專家組在聽取項目首席的項目進展報告並審閱項目中期匯報材料後,一致認為兩個項目運行狀態良好,對項目組的研究進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評,基地項目順利通過“2+3”中期評審,項目進入後三年執行期。
蛋白質科學平台二期建設全面啟動。為了推進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進程,做好前期籌建工作,2007年末,中科院第12次院長辦公會審議並原則通過了中國科學院蛋白質科學平台二期建設實施方案,科學院將在4年內劃撥院專項經費2億元用於平台二期建設,支撐蛋白質科學研究的長遠發展。2008年,蛋白質科學平台二期建設順利啟動,2007-2008年建設階段的設備採購款獲得批覆,設備配置方案已經完成專家論證,其中設備購置項目33項,儀器設備研製項目4項,關鍵設備正在順利實施過程中。
蛋白質科學綜合實驗樓封頂。總投資6300萬元的蛋白質科學綜合實驗樓建設於2007年11月15日開工,主體結構施工於2008年6月25日完成,現已封頂,預計在2009年投入使用。該科研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9層。新樓的建成,將為滿足科研用房需求,特別是國家實驗室學科增長布局與高層人才引進提供了重要條件保障。
創新團隊
凝練學科方向,構建創新團隊。2008年7月,生物大分子國家實驗室在煙臺召開戰略研討會,參會PI和學術委員會成員總計60餘人。在本次會議上,依託“蛋白質研究計畫”基地項目經費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的穩定支持,凝練了8個重要方向性項目,形成8個攻關團隊開展研究。科研團隊建設將成為實驗室開展針對重大科學問題長期探索的重要科研組織模式,對此實驗室將不斷進行完善和最佳化,探索國家實驗室體制下長期穩定支持重要科研方向的全新體制機制。合作交流
加強對外開放、擴大交流與合作。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的支持下,2008年,實驗室通過面向海內外公開發布指南徵集開放課題,經學術委員會評審,共支持開放課題9項,經費總計100萬元,實質性推進了實驗室與海內外同行的科研合作。2008年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了結構生物學X-衍射晶體學國際研討班。這是美國冷泉港自1988發起舉辦的系列國際研討班後第2次在美國之外的國家舉辦,對中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次研討會共邀請了20位來自世界各地富有經驗的著名專家擔任授課老師,150餘名立志結構生物學研究且很有潛力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研討班。2008年實驗室主辦或協辦還包括納米生物感測器專題研討會;第15屆國際生物發光和化學發光大會(15ThISBC);第七屆全國鈣信號和細胞功能研討會;納米材料與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研討會;第14屆國際自由基大會(14thSFRR)等國際國內會議。2008年度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做生物物理研究所所級學術報告20餘場,其中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也應邀到實驗室參觀,並為實驗室的師生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報告。
先進的價值理念,良好的文化生態,和諧的科研氛圍,已經成為實驗室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2009年,實驗室將迎來建室20周年華誕。回顧過去,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我國在蛋白質結構與功能方面的研究處於弱勢狀態的環境下成立,歷經20年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生物大分子結構研究的發展,在蛋白質三維晶體結構、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推動了結構生物學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展望未來,我們將在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積極推進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籌建進程,著力打造一流的蛋白質研究國家基地,力爭為我國生命科學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