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生活質量理論的基本內容是:1.認為經濟的增長是一種消極的矛盾現象,在一定情況下會引起社會的倒退。主張經濟成長應當從屬於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以適應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
2.認為平均收入的增長或者人均消費量的增加不是衡量社會狀況最重要的指標,主要的指標應該是能夠說明人們生活質量的指標,並指出物質福利和消費量增長造成了某些消極後果。
另外,從沃爾特·羅斯托的生活質量理論來看,在經濟起飛以後,羅斯托主要從自然(居民生活環境的美化和淨化)和社會(教育、衛生保健、交通、生活服務、社會風尚、社會秩序)兩個方面研究了生活質量問題。羅斯托認為,生活質量主要包含這樣一些內容:其一,服務業的發展將越來越重要,成為主導部門。與醫療、教育、文化娛樂、旅遊有關的服務部門加速發展,服務業提供的是“豐富居民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勞務。其二,汽車工業部門的發展和汽車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社會環境問題。因此,“追求生活質量”必須認真處理和解決環境污染、城市交通擁擠和人口過密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就談不到所謂“生活的質量”。從羅斯托的生活質量理論中,人們不難看出生活質量包含的主要內容:在物質文明極大提高的基礎上,能夠提高和滿足人們不斷的文化教育消費和環境生態需求。
發展
現階段強調提高生活質量,既不是脫離實際的幻想,也不是過度福利化傾向,而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提高生活質量是理論與實踐的重大課題。現代經濟學十分重視生活質量的研究,並形成比較系統的生活質量理論。從提出“生活質量”概念(加爾布雷斯《豐裕社會》1958年),到後來從自然(居民生活環境的美化和淨化)和社會(教育、衛生保健、交通、生活服務、社會風尚、社會秩序)兩方面研究生活質量問題(羅斯托《政治和成長階段》1971年),以及現在把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在生活質量之內,有關生活質量的研究,內容不斷豐富,體系更趨完善,並且從理論研究走向實證研究。同時,世界各國也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問題,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都十分重視提高生活質量,將此視為生存價值的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並積極為提高本國的生活質量而努力。聯合國相關組織的檔案中也對提高人民生活,增加社會福祉給予特別關注,大力倡導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一些國家還建立了相關指標體系,用以評價和監督生活質量。如中國就有專項研究,對生活質量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等指標,進行城市生活質量的比較。所以,提高生活質量正在成為世界性的大趨勢,成為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其次,提高生活質量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隨著收入增長和供給的增加,在滿足人們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同時,也為追求社會福利最大化、提高生活質量提供了條件。因此,提高生活質量這樣的命題不可能在短缺經濟條件之下提出,只有在經濟發展、物質豐富的基礎上,才能提出和實現提高生活質量。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中國經濟由短缺到比較富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從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給轉向更大程度地滿足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充分的社會條件。
第三,提高生活質量是現代產業結構轉型的結果。隨著需求多樣化發展,推動了產業分工的發展,新興產業應運而生,促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特別是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興起,在提供生活便捷化的同時,也促進了生活方式的改變,提升了社會生活質量。如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方便和豐富了生活,因為服務業提供的是“豐富居民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勞務。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已經細化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服務產業化充滿了生活空間,生活中的許多環節和勞務角色被產業化所替代,從而把人們從瑣碎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在更好地履行社會角色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和水平。
第四,提高生活質量是消費文化、消費理念的進步。提高生活質量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這是消費文化、消費理念更新的結果。傳統消費文化和消費理念,是以節慾主義為中心的,強調節制欲望、限制消費。在現實社會中往往“重生產、輕生活”,或者是“先生產、後生活”。顯然,這破壞了生產與生活的和諧,極大地抑制了社會的活力。提高生活質量就是要實現消費文化和消費理念的變革,以擴大消費作為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把提高生活質量作為社會的價值取向,從經濟發展的本原上構築和諧。
第五,提高生活質量也是改變現實社會環境狀況的需要。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負面,是生態危機、環境惡化、交通擁堵、治安下降,嚴重危機到人的生存和發展。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
建議
一是加快經濟發展,這是提高生活質量的根本前提。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沒有經濟的充分發展,人們只能是在解決溫飽問題上徘徊,不可能提出提高生活質量的問題。同樣,隨著經濟的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的標準也會進一步提升,由較低水平到較高水平。二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增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例,擴大公共福利支出,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民眾有信心消費、有能力消費,減少即期消費的後顧之憂。
三是增加提高生活質量的文化驅動力。在現代生活中,文化的概念越來越重要,以至於現代消費甚至成為一種文化行為,文化不僅增加消費的價值,還形成對消費的驅動力。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旅遊業這些與生活直接相關的產業,凸顯了文化力的作用。
四是更新消費觀念,端正生活態度。要樹立良好生活觀念,倡導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既要積極創造生活,又要學會享受生活,既要注意生活節儉,又要追求生活質量。鼓勵人們把握生活機會,投身生活、創新生活。
五是要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使提高生活質量惠及所有人。享受高質量生活,不能成為“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大眾化的普遍行為。否則,提高生活質量就偏離了方向,就失去了生活質量的本來意義。
六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提高生活質量提供產業支撐。提高生活質量需要不斷拓展新的產業空間,通過新產業的發展形成強有力的支撐。為此,要根據需求變化,積極發展文化、旅遊、休閒等服務產業,進一步推進產業細分化,使產業分工細化到生活各個領域,最大限度地滿足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