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畜牧是一個以生態文明為指導思想的產業,是大農業領域為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而規劃創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畜牧前連生態種植農業,後連生態化農產品加工業,由綠色低碳服務業滲透其中,將生態文明貫穿於產業鏈各環節的產業體系。當前影響我國畜牧業穩定、和諧、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都屬於生態系統失衡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生態化途經才能解決。生態畜牧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以網際網路為產業鏈操作工具,採取生態化技術路線,是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途徑。
畜牧業發展三階段
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可分為傳統化、工業化、生態化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畜牧業的傳統化階段
其特點是在村莊裡庭院內進行零星養殖,是“老太太養雞”、“老大爺養豬”、“老爺爺養牛”,這是原始的傳統的落後的發展階段,現已逐步萎縮淘汰。
第二個階段是畜牧業工業化階段
工業化是畜牧業領域的一場革命,由於採取了優良品種,全程配合飼料,先進的設備工藝等。極大地提高了畜牧業的效率,大幅度地增加了新產品的產量。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改變了中國肉蛋奶短缺的局面,歷史性地滿足了人民民眾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是,規模化、工廠化畜牧業,嚴重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氣等環境,是江河湖泊富營養化的罪魁禍首。導致畜禽疫病、農藥與抗生素殘留等食品安全問題。危害人民民眾健康,引發國際貿易壁壘摩擦,難以持續發展。工廠化畜牧業是傳統工業文明的產物,已經過時落後。
第三階段是畜牧業生態化階段
當前,影響畜牧業穩定、和諧、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諸如飼養動物的疫病問題、農藥與抗生素殘留問題、動物福利問題、動物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飼養動物的環境適應性與抗病力問題、生物多樣性問題、草原超載過牧與退化沙化問題、土壤退化與水源污染問題、農牧林結合發展問題、氣候變暖和節能減排問題等,都屬於生態系統失衡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生態化途經才能解決。
我國畜牧業正處在十字路口上,正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那么轉型的方向在哪裡?轉型的路線圖是什麼?對於中國畜牧業轉型的大方向,黨中央已經指明,這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以人為本的健康型畜牧業;建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型畜牧業。
在生態文明時代,生態化是畜牧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線問題。中國特色生態型畜牧業的技術路線是生態化。堅持生態化的技術路線,我國畜牧業才能走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自主創新之路;堅持生態化的技術路線,我國畜牧業才能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光明大道;堅持生態化的技術路線,我國畜牧業才能擺脫疫病藥殘的困擾,從根本上解決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堅持生態化的技術路線,採取健康的飼養方式,才能產出綠色有機食品,進而提升我國畜產品的附加價值,破除國際貿易綠色壁壘,提高市場競爭力。
生態畜牧業是現代生態文明的產物,代表著未來畜牧業發展的方向。畜牧是大產業,生態是大概念,畜牧業生態化關係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安全。生態化畜牧業對工業化畜牧業不是全盤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態化”也不是將“工業化”推倒重來,而是揚長避短地提升。既是對工業化畜牧業的顛覆與革命,也是對工業化畜牧業的繼承和發展。
戰略定位新興產業
當前,國家正在著手篩選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在,已經將新能源、旅遊業、電動汽車等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是重中之重,應該在大農業中找出符合條件的細分產業,將其納入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中,這一舉措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著眼未來的產業,是能夠成為國家未來經濟發展支柱的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具備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特徵。對照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生態畜牧’產業符合入選條件。不僅是為了應對經濟金融危機的權宜之計,而是面向未來並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抉擇。
十八大報告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作為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戰略任務,正在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生態畜牧是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方式,是低碳健康型生活方式。是農業領域對生態文明的具體落實。畜牧業承前而啟後,前連種植業,後連加工業,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畜牧業在大農業當中的分量非常重要,世界已開發國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比重普遍超過50%,甚至達到70%以上。在我國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畜牧業都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都是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雖然畜牧業是傳統產業,生態畜牧確是新興產業,是傳統畜牧業的升級換代,也是傳統畜牧業的創新發展。在全球經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的大背景下,在舉國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刻,畜牧業發展選擇生態化技術路線是必由之路。發展生態畜牧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發展生態畜牧業,能夠為農民增收,能夠為市民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畜產品。發展生態畜牧業,能夠構建資源節約環境有好型畜牧生產體系,發展生態畜牧業能夠促進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總之,發展生態畜牧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能發揮綱舉目張的作用,應儘快將生態畜牧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1、生態畜牧:帶動我國農業發展方式整體轉變
畜牧是大產業,生態是大概念,生態畜牧業是現代生態文明的產物,代表著未來畜牧業發展的方向,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安全。生態畜牧在三農中具有戰略地位,對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對提高農產品價值促進農民增收,對從源頭上控制食品安全,對控制養殖廢棄物環境污染,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生產體系的構建,都具有綜合性多元化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能解決這些重大問題的產業,應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低碳綠色循環經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大方向,這已成為世界各國不約而同的選擇。中國將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推動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選擇低碳綠色生態生產方式,也是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大方向。發展生態畜牧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落實,我國畜牧業通過向低碳綠色發展方式的轉型,能夠使我國在低碳綠色生態畜牧方面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以搶占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制高點。
2、生態畜牧:具有廣闊市場空間的大產業
畜牧業在產業鏈中承前而啟後,承上而啟下,是連線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紐帶,是產業鏈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橋樑。我國畜牧業向低碳的生態畜牧發展方式轉變,會帶動產業鏈上游種植業發展方式轉變,能傳導農畜產品加工業向低碳綠色方式轉變,會促進消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能夠推動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產方式,促進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的形成。生態畜牧牽一髮而動全身,發展生態畜牧業就是抓綱舉目,推動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方式整體轉變,
人們在實現溫飽小康後,更注重身體的健康,更加關注畜產品的安全問題,同時也關注產區的生態環境、畜禽飼養方式及動物福利狀況等。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居民對畜產品的需求將會升級換代,人們將更多地消費生態畜產品。生態畜產品代表著人類食品消費的未來,成為人們青睞和選擇。在這樣的發展潮流推動下,生態畜產品將會出現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是全球化的大趨勢。所以,要靠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來滿足。
3、生態畜牧:帶動我國農產品升級換代拉動內需
擴大內需是我國當前改革發展的戰略性目標,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內需,要通過消費轉型升級換代來拉動內需。農民作為我國最大的低收入群體,啟動內需消費必須增加農民收入。而當前,農民增收卻困難重重,收入增速不斷下跌。這種情況將會對擴大內需消費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重點是提高農畜產品價格,而提高農畜產品價格,需要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與價值。生態畜產品具有較高的品質價值,其價格是普通農產品的1-3倍,可以使農民收入得到提高,相應增強農民的消費能力。
生態畜產品在提高了農民收入同時。也開發城市潛在消費需求,生態畜牧是健康的生產方式,生態畜產品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推動城市的食品消費結構進行升級換代。生態畜產品的價格是普通農產品的1-3倍,通過提高農產品品質價值。擴大了居民消費需求容量,擴大了內需的總量,引領了消費增長,使其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動力,發揮城鄉聯動共同拉動內需的巨大力量。通過城鄉統籌,推廣生態畜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把農村的生產與城市的消費結合起來,就是大產業,就是大市場。城市人能夠消費綠色健康安全的農產品,農村人能夠收穫就業增收,城鄉居民雙贏雙收。
4、生態畜牧:低成本地進行畜禽疫病防治
畜禽是有生命的動物,採取工廠化高密度的飼養方式,由於違背了動物的自然天性,剝奪了動物福利,在應激狀態下生存,因此也危害了動物的健康。生態畜牧把畜禽從圈舍籠欄中釋放出來,充分利用草地林地放牧飼養,給飼養畜禽以藍天綠地新鮮的空氣,自由運動的空間,讓他們健康的生長不發病。疫病、藥殘、動物福利等食品安全問題、國際貿易綠色壁壘問題等,都能夠通過生態化飼養方式得以解決。
採用生態化方式防治畜禽疫病,能夠大大減少藥品的投放,降低畜禽養殖防疫成本。採取生態畜牧生產方式,以農戶為單位化整為零分散在田邊地頭飼養畜禽,在林地草地中飼養畜禽。畜群之間在地域上互相拉開距離,由綠色植物進行間隔,以林地農作物草地等作為天然隔離帶,形成天然防疫屏障,進行生態化防疫。
農戶小型規模化飼養畜禽,縮小了豬禽種群單位數量,群與群之間拉開距離,能夠有效防止疫病集中爆發而“火燒連營”。由於畜禽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飼養,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不實行高密度的舍飼籠養,能夠在林草地上自由運動,生存空間擁有量擴大,使其得到運動鍛鍊,因而不易發病,降低了防疫成本,減輕了疫病風險損失。
5、生態畜牧:有效防治工廠化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
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或集中化的養殖小區,造成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脫節分離。一方面,規模化工廠化集約化的養殖業,糞便污物大量集中排放,對局部區域環境造成過量超載。其排放量已是工業有機污染物的4.1倍,致使全國3/4的江河湖泊出現了氮磷富營養化問題;另一方面,由於種養分離,導致土壤缺乏有機肥,造成土壤有機質下降和耕地質量退化。
生態畜牧是環境友好型產業,通過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產方式,可以低成本地解決種養分離造成的耕地退化問題,可以低成本地解決規模化養殖環境污染問題。種養結合就是把種養活動結合在每個農戶中,結合在每塊農田裡,結合在每片果園林地中。這樣,養殖活動就從農民的庭院裡遷移出來,不再污染村莊庭院環境,解決了養殖垃圾對村莊庭院的污染問題,有利於建設村容整潔的新農村。
實行種養結合,把小型規模化的養殖活動安排在田間林地里,這樣飼草飼料可以就近飼喂,節約運輸人工等資源,屬於資源節約型農牧業。農戶將養殖活動分散在各自承包的田間地頭或林地里,種養業有機組合在一起。畜禽糞便作為肥料,也就近施入農田,提高了土壤有機質,是循環型農牧業。
小型規模化農戶各自為戰,化整為零地在林地草地或田邊地頭分散飼養畜禽,不搞集中化規模化的養殖小區,污物不會超載過量實現了污物的容量化控制,污染源分片包乾就地解決,不蔓延擴展,從源頭上治理了畜禽業污染,以資源化方式進行了環保處理,屬於環境友好型農牧業。與工業化的治理方式相比較,這樣的治理成本低,不需要昂貴的基建設備等投入,也不必付出高額的環保運行費用,是資源節約型的低廉化治理。
6、生態畜牧:推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形成
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調查數據表明,2010年,全國畜禽養殖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達到1184萬噸、65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5%、25%,占農業源的95%、79%,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我國農業資源的數量在使用消耗中逐漸減少,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工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農業生態惡化對農產品的污染加劇,不斷引發了食品安全問題,危害了居民身體健康,也影響了國家形象。同時,農牧業生態惡化也導致發展後勁不足。
只有轉變工業化的石油農業生產方式,採取生態畜牧生產方式,才能夠從源頭上解決動物食品的安全問題。由石油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走生態畜牧的路子,我國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文化就有了用武之地,就能夠發揚光大。在種植業方面,不選擇以施用農藥、化肥為主的高污染的石油農業技術路線。在養殖業方面,也不選擇高污染的規模化工廠化發展方式。通過有機栽培和生態畜牧生產綠色農產品,能夠讓農民通過農產品增值來增收,也能夠讓市民吃上更加健康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我國的農耕文化是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產方式,符合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實行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態畜牧生產方式,將種養業化整為零地落實在農戶中,結合在具體地塊里。讓農民從事種養兩業複合型產業,實行農牧結合、林牧結合。在農戶中推行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產方式,用農家肥替代化肥,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擺脫了對化肥等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能夠降低農民種糧生產成本。農戶利用自家耕地種植飼草飼料,減少了對國際市場進口豆粕的依賴,能夠降低畜禽養殖成本,也降低了國際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