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點
1.1 生態小區的內涵 生態小區空間結構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建築、智慧型建築和生命建築廣泛套用,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融合。
1.2 生態小區的特點 生態小區與傳統小區相比有本質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點:和諧性的生態小區內自然與人共生,人類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自然融於小區,小區融於自然;同時,能營造滿足人類自身發展需求的環境,富有人情味,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擁有強有力的互幫互助的群體,呈現出繁榮、生機和活力。
1.3 生態小區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小區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小區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能夠在取得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經濟快速高質增長;能把小區自然環境作為小區公共資源得到永續利用。整體性的生態小區不是單單追求環境優美或自身的繁榮,而是兼顧了社會、經濟、環境三者的整體協調發展,小區生態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態化,而是小區整體上的生態化,實現整體上的生態文明。
規劃內容
2.1 生態小區規劃目標 聯合與生物圈計畫第57集報告中指出:“生態規劃就是要從自然生態和社會心理兩個方面去創造一種能充分融合技術和自然的人類活動的最優環境,誘發人的創造精神和生產力,提供高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據這種描述,我們可把生態小區規劃目標理解為:以生態學“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則為指導,通過生態設計方法促進人居環境質量的提高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實現小區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系統整體協調而達到一種穩定、平衡、有序狀態的演進過程。
2.2 生態小區規劃的方法 用生態規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工程措施和技術手段為支撐,對傳統意義上的小區進行規劃設計,使小區成為真正的生態小區,以小區生態文明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3 生態小區規劃的內容 生態規劃內容應涵蓋小區自然生態規劃、經濟生態規劃和社會生態規劃。
2.3.1 自然生態規劃 ①綠化指標:該指標是衡量生態小區建設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綠地率(包括景區和水面)須達5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應在28平方米以上。地面保水指標:本指標強調建築基地滲水保水能力,儘量減少混凝土覆蓋面積,採用自然排水系統,以利於雨水的滲透,理想指標是小區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性能。②節水指標:此指標以開闢另類水資源(開源)與省水器具的使用(節流),作為節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區建築設計中導入雨水利用或淨水系統的設計,後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廢水匯集處理後,達到規定的用水水質標準、重複使用於非飲用水及非與身體接觸的雜用水。③節能指標:重視節能建築的設計,通過空調系統、照明、白晝光利用、太陽能利用等途徑節約能源。④二氧化碳與廢物減量指標:此指標鼓勵套用輕量化的建築結構,如使用鋼構造建築來減少砂石、磚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簡樸的裝潢設計、建材的回收利用,以達到節約能源、省資源、減少廢物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污水垃圾處理指標:前者要求建設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統,一方面有利於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減少污水的處理量。後者指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資源的回收利用。綠色交通指標:採用低污染、適合都市環境、對健康有益的運輸工具來完成社會經濟交往活動。
2.3.2 經濟生態規劃 總體目標是資源的低消耗、環境的輕污染來取得經濟的高速增長,並養成文明科學的消費方式。為此,套用綠色消費科技和綠色生產科技,逐步改變能源結構,加速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套用水能、風能、生物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採用自然通風和自然採光,減少能源消耗;在小區內實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
2.3.3 社會生態規劃 為增強小區的歸屬感而建立標誌性建築、具有中心性的廣場和對居民有魅力的開敞空間;建立配套齊全、布局合理的生態基礎設施,創造便利於各個年齡層次人群的生活環境;小區提供多樣性、個性化住宅,以保證各種經濟收入的人與各種年齡層次人們的需求;小區有商業活動、市民服務、文化活動、娛樂活動等集中的中心地區。
3.1 生態住宅的概念 生態住宅有著嚴格的技術標準,生態住宅要在能源和水、氣、聲、光、熱環境以及綠化、廢棄物處理、建築材料等9個方面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3.2 生態住宅的規範內容
3.2.1 在能源系統,應該避免多條管道入戶,對住宅的圍護結構和冷熱系統進行節能設計,鼓勵使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
3.2.2 水環境系統要求設立室外污水處理再利用系統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室內外採用節水型器具,採用節水型的景觀用水系統。
3.2.3 氣環境系統要求室外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室內保證自然通風,衛生間有通風換氣設施,廚房有煙氣集中排放系統,達到國家規定的居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3.2.4 聲環境系統方面,建築設計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要求室外日間噪聲50dB、夜間噪聲小於40dB,室內日間噪聲小於35dB、夜間噪聲小於30dB。
3.2.5 光環境系統要求室內設計滿足日照時數,儘量採用自然光;室內外避免光污染,如強光廣告、玻璃幕牆等;室內外採用節能燈具,提倡使用太陽能綠色照明。
3.2.6 生態住宅還要求採用取得國家環境標誌認可委員會批准並被授予環境標誌的建築材料,要符合無毒、無害、無污染、無放射性、無揮發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複使用、可循環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小區環境綠化是生態住宅的重要主題,同時,生活垃圾的處理也是相當主要的一個環節。對於生態住宅,生態小區內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裝、密閉容器存放,收集率達100%,分類率達50%。
3.3 生態小區內生態住宅的類別
3.3.1 生態藝術類:把與藝術銜接的生態住宅當成藝術品去創造,使這類住宅無論從外部還是從內部看起來都是一件藝術品。
3.3.2 生態智慧型類:凡對人的居住能夠提供智慧型服務的可能裝置,都在適當的部分被置入,使用者可以憑藉想像和簡單的操作就可以達到一種特殊的享受。
3.4 生態小區內生態住宅的健康屬性 生態小區內的生態住宅必須是“健康住宅”。在房屋的建造上,考慮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需要,注重節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對自然空間和人際交往的需求,把健康落在實處。
4 生態小區建設對規劃用地的要求
4.1 容積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並非越低越好;
4.2 停車場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體化的多層停車場或地下、半地下停車場;
4.3 從節地與節能兩個因素綜合考慮,宜建造多層和小高層公寓,控制建設單門獨戶的別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觀優美的“風水寶地”更不應建造高檔別墅和私家花園供極少數人享用,而應建造小區公園等公共設施,供大眾享用。
結束語
生態小區既是一種小區規劃新理念,又是未來城市追求的遠景目標,生態小區的建設將會逐漸改變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中環境污染、缺乏有效環境保護的不合理現狀,實現節能、節地、節水、低污染以及物業等的有效管理,為城市和小區自身環境改善帶來強大動力,將成為可持續城市理想休憩樂園和未來住宅小區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建設也是一項宏偉的綜合工程,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立紅.綠色住宅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3-7.
[2]吳人韋.城市綠地的分類[J].中國園林,1999,15(66):59-63.
[3]徐永榮.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的生態學原則[J].廣東園林,1997(4):8-11.
[4]歐靜.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1(3):20-30.
[5]張吉祥.居住區綠地種植設計[M].北京:中國工業建築出版社,2002:5-35.
[6]何平,彭重華.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