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琢玉(片斷)在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是欲望極強的人,都想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的。大多數人具有一顆平常心,自己或一家人能夠吃飽穿曖,過上一種小康的生活,就心滿意足了。
對於沒有走上社會或者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而言,通常會有這樣的情形:如果某個人家境很窮,父母對他的經濟上什麼支持都沒有,一切都得靠他的艱難奮鬥,這些人就更懂得自己要努力再努力一些;而如果有容許可以依仗,即父母是拿工資的企業中人,或者是國家公務員,甚至還掌管著某一方面的權力,換一句話說,這個年輕人如果把一個月工資花完了,還可以從父母那裡要出錢來,這種人可能就少了一些自我奮鬥的精神。
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把這類情況總結成一種理論:基因總在它適應性景觀中向著最最佳化處遊動。這種理論還有第二句話:統治者的基因總是在不斷地衰減之中;而處於底層的“刁民“的基因總是處於不斷增強之中。
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打一個比方好了。在宋代,趙匡胤的基因是最強大的,因為他是馬上皇帝。到了北宋的末代皇帝宋徽宗,就是最弱的基因了。強悍精神全部喪失,只剩下舞文弄墨、吟詞唱曲,還喜歡往妓院裡鑽。聽說宋徽宗的一幅畫,在今天的拍賣市場上能拍出2000萬元的天價來,這是連他本人都始料不及的。
這是因為,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他總想讓自己的兒子不要再遭受到風吹雨打,若是兒子在御花園裡跌了一跤,看護他的宮女就得被處死。於是,兒子的基因就在溫柔鄉的享受中尋覓著他最佳位置,到了宋朝的末代皇帝,也就愈是追求享受而愈少艱苦,基因里的強悍精神便消失殆盡了。
從清朝開國皇帝的努爾哈赤到清末的八旗子弟,也遵循著這個規律。
而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卻不一樣,他們無法不處於最艱苦的環境之中,他們的基因在艱苦中尋找自己生存的位置,從他們的祖輩開始,一代又一代,其奮鬥和抗爭精神也與時俱增著。
長興的這些年輕人還不至於像皇帝和貴族那樣,他們充其量只處於一個小康的位置上,但就是有了這么一丁點父母的優勢,削弱了他們自我抗爭的精神。
父母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他們也想管一管自己的兒子,但是一看到兒子口袋空了就想給錢,看到兒子走進了監獄就千方百計托人把他弄出來。用得著一句歌詞里唱的:他們總是心太軟!心太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