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質量論

生命質量論是一種醫學倫理學觀點。以人的體能和智慧型等必然素質的高低、優劣為依據,衡量生命對自身、他人和社會存在的價值。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人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和進展,以及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而出現的一種生命質量的價值觀點和理論。

生命質最論根據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為社會決策人口、環境、生態等政策提供廣理論根據,為人們和醫務人員控制人口的再生產而採取避孕、流產、節育、遺傳諮詢等行為提供了道德支持,以及對不同生命質量的病人而採取延續 、維持、縮短、結束其生命的方式提供了取捨標準。並引導醫務人員在救死扶傷、防病治病中把追求生存質量作為主要的醫學目標。但是,生命質量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在評價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時,不單要看他的生命質量,而且還要看他的社會價值。在社會實際生活中,一個人的生命質量間然影響其生命價值,但有時也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特別是生命質量與社會價值不一定成正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