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野馬郁蘭的原名是墨角倫草,原產於地中海地區。有毛茸茸且堅硬的莖部,紫色或粉紅色的花朶,橢圓的葉子,只有90公分高。屬性類似馬郁蘭,但毒性較強,因為成分中含有百里酚。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36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路旁。發芽溫度20-26℃,發芽天數 7-15天 ,生長適宜溫度18-35℃,間距15*15厘米,光照半陰,播種到開花陽光充足約90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和止痛、抗風濕,抗痙攣、抗菌、開胃、鎮咳、祛腸胃脹氣、消毒、通經、化痰、利肝、輕瀉劑、殺寄生蟲、使皮膚發紅、利脾、激勵、利胃、促發汗、補身、治創傷。
主要的作用似乎是在消化系統方面,能安撫胃部、肝和脾。也可算是一般性的淨化劑與調節劑,因為它可以安撫神經性的胃部異常與腸的痙攣,也能抑制酸度、脹氣,並能開胃,改善吞氣症。
有益於呼吸系統,如感冒、支氣管炎、黏膜發炎。可能也可改善氣喘及百日咳。它激勵的作用能使感官知覺復甦,事實上,卡爾培波一直強調它能減輕耳聾的程度、耳內的疼痛、噪音、以及牙痛。對偏頭痛及臉部抽搐也有一些效果。
它溫暖與止痛的特性,有助於痙攣性經痛、風濕痛與一般性的肌肉疼痛,為患者帶來舒適感。
藉催汗的作用排除組織內的水分滯留,功效卓著。或許也能促進排尿。
食用價值
適合做鹹肉派,薄餅,烤肉等西餐料理上
植物文化
埃及人喜歡用野馬郁蘭泡澡,希臘人則把它套用在比較嚴肅或神聖的場合,他們將馬郁蘭種在墓地,希望能幫助死者安息。但同時,它也被用在烹調和醫療方面,人們認為它能有效改善肺結核。
亞里士多德說,烏龜吞了蛇以後會找野馬郁蘭來吃,這確實是相當有益的方法。在波斯,星相家會釀製野馬郁蘭的香液,作為抵抗相剋星座的護身符。很少有藥草不被用來入春藥,野馬郁蘭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