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為軍事、商船通訊及導航目的設立強功率的長波電台,其發射頻率為15-25kHz,工作採用這種電台作為物探的發射場源,達到找礦或解決其他問題的一類電磁法,通稱為甚低頻電磁法,簡稱甚低頻法。
甚低頻法與一般電磁法所指的低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般電磁法所指的低頻是從幾赫茲至幾千赫茲範圍內,而甚低頻法所用電台的發射頻率為15-25kHz,屬於高頻電磁法範圍內,僅相對廣播波段的發射頻率而言才是低頻的。
在頻率域電磁剖面法中,地面甚低頻法(VLF)是一種被動源電磁法。
定義:
它是利用海軍潛艇通訊電台所發射的,頻率為15-25kHz的電磁波作為場源,通過觀測總場橢圓極化傾角α和偏心率ε(有時也測量總場的虛、實分量或Hx、Hz)來了解地下地質體的分布情況。
是一種最簡單的電磁法
它不需要自己建立湯源;
成本低;
效率高;
儀器輕便;
測量參數多;
野外工作使用方便;
資料的解釋簡單;
具有良好的地質效果;
可用於尋找固體礦產、岩溶,地下暗河、斷層、含水破碎帶、岩層界線等。
基本理論:
該方法的實質是利用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導體或磁性感應體時,該導體在一次場的激發下而產生感應(二次)電流,從而引起感應二次場,二次場與一次場合成後,改變了一次場的振幅、方向和相位,形成了橢圓極化場。
研究和測定這種引起一次場的畸變的橢圓極化場參數特性,就能反映地下導體或磁性感應體的實際存在,這就是地面甚低頻電磁法(VLF)的基本原理。
世界上有許多甚低頻發射台,發射功率在0.1~1.0MW之間;
頻率為15~25kHz之間(見右表)。
![甚低頻電磁法](/img/2/931/nBnauM3X3gzNyEDO5ADMyEDOxITM5czNwIjMwADMwAzMxAzLwA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目前,我國能利用的電台有:日本NTD電台,頻率為17.4kHz;澳大利亞NWC電台,頻率為22.3kHz;莫斯科UMS電台,頻率為17.1kHz;美國NAA電台,頻率為。17.8kHz。這些電台功率一般為500-1000kW,發射功率大,電磁波傳播遠,即使在320-4800km處亦可將這些電台作為找礦和解決其他問題的發射場源。
我國常用的是日本NDT台(17.4kHz)和澳大利亞NWC台(22.3kHz)作為開展甚低頻法的場源台
不論就分布方向(地理位置)或是發射功率,都是適宜和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