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寺[四川省廣安市甘霖寺]

甘霖寺[四川省廣安市甘霖寺]
甘霖寺[四川省廣安市甘霖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霖寺,佛教寺院名稱,有:貴州省三穗縣永靈山甘霖寺、湖南省龍山縣甘霖寺、湖北省武穴市甘霖寺等。

貴州省三穗縣永靈山甘霖寺

永靈山位於縣城東北1公里,海拔近800米,原名北岩。傳
三穗縣永靈山甘霖寺
[1]說有一年大旱,田壩龜裂,秧苗枯萎。於是,鄉人抬狗登山求雨,當日降大雨,覺得很顯靈,便改名為“雨靈山”。又因雨與永諧音,故名“永靈山”。山巔建有一座佛殿,名曰“甘霖寺”。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古人有詩曰:“翠嶂重疊石嶙峋,僧寮禪院誦佛經。香風飄逸梵鈴響,渾如靈山拜世尊。”可見當時的規模和影響。至今,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香客上山誦經拜佛,而且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遠近的香客紛紛來此朝拜,多達上萬人。香火旺盛,傳承近500多年,歷史悠久,堪稱佛教聖地。[2]

湖南省龍山縣甘霖寺

甘霖寺建於清代雍正十年(1732),占地4畝,是尊孔倡文舉行祭禮之地。它封火山牆,牌坊門樓,朱紅殿柱,琉璃瓦面,鰲魚飛檐懸掛著十八顆風鈴,清風拂動,叮噹有聲。其主體建築分為廳堂、天井、佛殿三大部分,開間20來米,進深30來米,是三進三開間佛殿。正大門是氣勢宏大、建造精美的牌坊式大門,三層凸出的翹角遮雨飛檐,兩旁大青條石上鏤空有“婆樹橫江勝似中流砥柱,公森永逝肅清萬里波濤”的盈聯,上有橫寫的“甘霖寺”楷書匾牌,再上有豎寫的“文昌閣”匾額。廟牆之內,古木參天,牆邊一側為草地、另一側台地上有一六角形亭子,六隻別致的翹角,頂上用厚厚的杉木皮當瓦蓋成,亭上掛著“伴香亭”三字的黃木匾,兩邊木柱上有“婆樹灘頭浪花涌,伴香亭外漁歌柔”對聯。亭周圍青竹修林簇擁。大廳高曠,抱圍殿柱朱紅,一排精美的壁掛繪畫,兩旁各有四間廂房是寺人住處。一條走廊連線大廳和青岩條石打造的長10米、寬4米的四合天井,天井四周均是寬綽過道。臨天井走道正中置有一尊半人高三足鐵香爐,是燒錢紙用的。佛殿正中是如來佛像,兩旁是高丈許的原始天尊和燃燈古佛像,上方有“沛天其澤”斗大四字。大佛像前觀音端坐蓮台,文殊、普賢坐於青獅白象之上。大佛像兩側是表情各異的二十四神像。佛殿右側高丈余的楠木櫃裡安詳坐著高約5尺的婆婆神,她身著土家族服飾,玄色絲帕繞頭,淡金粉面。大佛像對面是手執降魔杵的韋陀。
文昌閣是在甘霖寺之上擴建的。整個建築又叫文昌閣或婆婆廟。文昌閣三層閣樓。第一層高3.8米,正六邊形,邊長3.8米;閣內有條桌座椅條凳供文人墨客題詩作畫之用。第二層比一層略小,扶手遊廊由6根柱頭挑棋挑出。“靈官殿”供著手執銅鞭的“靈官菩薩”。第三層又略小,有平胸高敞開式窗戶,樓正中神台上“雷震子”單腿獨立,作舉大錘展翅飛翔狀。每層樓縷空雕塑的窗戶上,或花鳥蟲魚,或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幾層閣樓均無中柱過梁,無鐵釘銅楔,一律以邊柱圈舉,木枋榫合,榫頭嚴絲合縫。各層出檐翹廊和屋頂均琉璃瓦覆蓋。[

湖北省武穴市甘霖寺

甘霖寺,又名太子廟,位於武穴辦事處大橋村,武穴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該寺始建於北宋時期,相傳由大願禪師主持修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以古石碑為記,至今尚存,但有殘缺。“天王殿”,供奉彌勒佛及四大天王尊像;“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及阿難、迦葉;“地藏殿”,塑有地藏菩薩像;“觀音殿”,上供觀音菩薩;“念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太子殿”,供有蓋天古佛、三宮太子(商朝時期)、樊噲王(西漢時期)、滿架鑾神(唐朝時期)諸等菩薩及齋堂等。
甘霖寺一進五重,壯麗輝煌,先後有元朝德善禪師住持,有明朝心應禪師整修,清代從順治到光緒,幾經修整,頗具規模。善主任廣濟縣佛教協會會長,曾於1937年(民國十六年)在該寺帶永靜、智衍、瑞珍為徒,並於1941年(民國三十年)到江西九江能仁寺當執事,1973年在該寺圓寂。瑞珍和尚成為善主侍的傳承人,從1941年到1979年任該寺住持。1986年8月24日,廣濟縣大藏寺方丈、橫崗山住持、大德高僧宏參(1915--2000)來到甘霖寺,引領當地信徒,按歷史原狀,由其徒弟惟森精心設計,其徒孫傳法具體負責,修整殿宇,功行無量,誦經宣懺,弘揚佛法。
原寺前有傲春檀古樹一棵,傳說樹身一半被雷擊枯,另一半昂首挺立,常年枝葉茂盛,既通四時,可達藥性,百姓採取枝葉治病,頗有療效。據說,這棵古樹還可觀測未來,觀葉色可分別來年水旱之災,若樹葉黃綠色,來年有旱災,若青深綠色,來年有洪水之災。關於這棵樹的來歷,傳說商朝國舅黃飛虎之三子黃天化兵經過此地,蘆葦從中有一樹,拴馬逗留,故此稱為太子拴馬樁。當地百姓稱黃天化為“三宮太子”,為追念他身經百戰,為民解憂,扶正壓邪,逢三元五臘,香火旺盛。這棵樹於1958年被毀。但是,最近在廟對面的大橋國小內發現,這棵古樹的地下延根又萌發新芽,茁壯成長當地百姓稱這又預示著一個新的盛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