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學名〕FusariumbulbigenumCKE.etMass.Var.botatasWollenw.
〔寄主作物〕甘薯及其他鏇花科植物。
〔病害診斷〕病苗根呈青腫狀,導管變褐色,上部黃瘦。成株發病,病株矮小,莖基部膨腫,表面有青暈,剖視病部可見植株感病後維管束變褐色,從莖基部向上擴展可達二三十厘米長。病株除頂部少數葉片綠色外,其餘葉片全部發黃,並從下部老葉陸續枯死脫落。後期病部皮層破裂,呈纖維狀,表皮生粉紅色霉狀物。薯塊發病,薯蒂部呈腐爛狀,橫切病薯上部維管束變色部,在橫切面呈黑褐色圓環狀斑點。致病菌為甘薯鐮孢菌。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頂胞稍尖,末胞尖端稍彎曲,有3~5個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單胞,卵圓形至橢圓形。厚垣孢子褐色,球形。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內或附著在土中病殘體上越冬。病菌也可以腐生狀態在土壤中存活。病菌多由傷口侵入,沿導管蔓延。栽苗的切口是最主要侵入部位,根部的傷口以及葉部傷痕也能侵入。病菌也能侵入生長不良的幼苗。病害可借病薯、病苗遠距離傳播,近距離主要靠土壤、流水、農具傳播。土溫27~30℃,土壤高濕有利於發病。降雨多,雨量大常使病害嚴重發生。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如潮汕白、南京92、金山247、台城薯、南瑞苕、晉青9號、徐州18等。(2)選用無病種薯,無病土育苗。(3)栽植前薯苗用0.2%“401”抗菌劑浸苗10分鐘消毒處理。(4)施用充分腐熟糞肥。適量灌水,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5)重病地塊與糧食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與水稻1年輪作就可收效。(6)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或深埋。(7)發病初期可及時噴布30%綠葉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雙效靈水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