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甘蔗眼點病中文別名:眼斑病
拉丁學名:(Bipolaris Sacchari(Butl.)Shoemaker)
為害作物:甘蔗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等省(區)
為害症狀
此病一般為害葉片,但嚴重時可侵染蔗株的生長點造成梢頭腐爛。發病初期在嫩葉上出現水漬狀小點,4~5天后擴展為窄形病斑,其長軸與葉脈平行。病斑中央紅褐色,周圍有一草黃色狹窄暈囤,形狀象眼睛。隨後有些病斑頂端會出現一條與葉脈平行的壞死條紋,這些條紋均向葉尖方向伸延,初呈黃色後變為紅褐色,其後多個病斑和條紋互相聯合,使大片的葉組織壞死。但是,由於品種的抗病性不同,因此,不能單憑病斑頂端是否出現壞死條紋作診斷該病症的依據。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從病葉的氣孔或直接突破表皮伸出,頂部有膝狀曲折,4-6個隔膜,黃棕色。分生袍子圓筒形,兩端圓鈍,略呈紡錘形彎曲,橄欖綠色至棕色,3一1)個隔膜。分生孢子產生的最適溫度20一25℃,超過25℃時孢子漸稀少,32℃時不產生孢子,最適pH值6.7-6.9。發病特點
病菌在遺留于田間的病葉上越冬,引起初次侵染。病斑上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主要由風和雨傳播,幼嫩葉子比老葉易受侵染。在適宜條件下,病菌繁殖快,侵染周期短,5~7天苗體在病斑內發育成熟並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溫度和濕度是此病流行的重要條件。據在廣東珠江三角洲蔗區測試,有兩個發病期:第一是3~5月份,這期間經常陰雨綿綿或有露水,適合此病的發生。適宜發病的相對濕度為80一88%,溫度為20-28℃;第二個發病期是l0-11月份。這時期大氣相對濕度較低,雖然溫度適宜,但發病較輕。其次,栽培管理條件也是影響發病的因素。偏施重施氮肥的蔗田發病重;秋植髮病比冬植蔗重,而冬植比春植重,主要為甘蔗生長的通風透光性及當時氣候條件的關係。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2)栽培措施 改變種蔗植期,在此病流行的蔗區,易感病的品種不宜作秋植,可改為冬植或冬育春移或春植;合理配施氮、磷、鉀肥以增強甘蔗的抗病力;及時去除乾枯的病、老葉和無效分櫱,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減少侵染源;搞好排灌系統,及時排除蔗田積水,降低田間的濕度,使其不利於病原菌的侵染。
(3)藥劑防治 在發病的初期噴施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