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大豆湯《外科精義》

甘草大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精義》卷下引《太平聖惠方》。具有清熱祛濕消腫之功效。主治外陰蝕,下疳,u瘡腫痛。

組成

甘草三兩,赤皮蔥三莖,大豆一合。

用法用量

用水三升,煮豆熟為度。用槐條一握同煮,取清汁熱淋浴,冷即再溫。浸三二時為度。

功用

清熱祛濕消腫。

主治

外陰蝕,下疳,u瘡腫痛。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外科精義》:“甘草大豆湯出《聖惠方》治外陰蝕下疳,u瘡腫痛。甘草三兩,赤皮蔥三莖,大豆一合。上用水三升,煮豆熟為度,用槐條一握同煮,取清汁熱淋浴,冷即再溫。浸三、二時為度,大效。”

方論選錄

1.《中國古今醫學大觀》:“至外治法,不過用藥水淨洗,宜甘草大豆湯(甘草三兩,赤皮蔥三個,大豆一合,水三升,槐條一把;同煮爛熟為度,濾清汁,熱淋),再用藥或敷或摻之。”

2.《中華藥浴》:“還記載了甘草大豆湯治療陰蝕、下疳、陰濕,此方由甘草、赤皮蔥、大豆、槐枝組成,煎湯洗浴陰部,治療陰道炎、外陰潰瘍等具有較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