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於1962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立,現隸屬甘肅省林業廳。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管轄小隴山林區的全部和西秦嶺、關山林區的一部分。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兼有我國南北方特點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區,也是全國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實施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所轄林場分布於天水、隴南、定西三市的秦州、麥積、清水、武山、徽縣、兩當、禮縣、漳縣八縣(區)。林區、林緣區共有89個鄉(鎮),1920個行政村,126.9萬人。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04°22′—106°43′,北緯33°30′—34°49′,海拔700—3330米,年均氣溫7—12℃,年均降水量460—800毫米,無霜期140—218天。林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自然條件優越,動植物種類繁多。野生動物有61科,357種;植物兼有南北植物區系的特點,有224科,945屬,近2700種,其中木本植物800餘種。

1962年,在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的直接關懷下,建立了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建局的目的“主要是學習世界先進林業國家的經驗,將現有的次生林培育成為更理想的、比較完整的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基地,並從中總結出一套比較系統的經驗宣傳推廣”。建局以來,歷屆領導班子始終遵循上述原則,堅持“以營林為基礎”和“以林為主,林副結合;培育為主,育用結合;全面經營,永續利用”的方針,生產和科研相結合,全面開展次生林綜合培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積極探索國有林場發展之路,通過部、省聯營用材林基地建設,建立林業生產責任制,林工商綜合經營,林區面貌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1998年10月開始,天然林保護工程從試點到正式啟動實施,小隴山林區進入以生態林業建設為主,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2001年10月,國家林業局首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現場會在我局召開,為我局更好的實施天保工程,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工作方針,在突出抓好現有森林資源管護,全面加快公益林建設步伐,著力加強工程資金管理,尋求林區新的經濟成長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首批天然林可持續經營實驗示範點單位,2007年被中國林科院授予林業科研基地,初步形成了符合小隴山林區實際的天然林保護模式,為今後的發展積累了經驗。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地方各級黨、政的協助配合下,全局職工發揚“艱苦創業,頑強拼搏,開拓創新,求實奮進”的小隴山精神,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後備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面積、蓄積逐年增加,林分質量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科教文化成績顯著,林業產業框架初步形成,林區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開展“興林富民、場鄉共建”,林區民眾擺脫貧困,實現溫飽。有林區幹線公路436公里,簡易公路及林道3166公里,道路網密度每公頃4.33米。建設生物防火林帶500公里。與地方聯建輸電線路430公里。建成局、場、營林區三級超短波通訊網。全局開展林業科研、推廣課題99項,通過省、市鑑定的77項。其中《小隴山次生林綜合培育技術研究》,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科技推廣一等獎。

部門介紹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於1962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立,現隸屬甘肅省林業廳。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管轄小隴山林區的全部和西秦嶺、關山林區的一部分。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兼有我國南北方特點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區,也是全國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實施區。總面積124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927.9萬畝,非林業用地317.1萬畝。林業用地中有林地575.2萬畝,灌木林地91.6萬畝,疏林地16.3萬畝,未成林造林地46.9萬畝,苗圃地0.2萬畝,宜林地197.7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345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3.6%,現有21個國有林場,11個局直單位,2處國家級森林公園(麥積國家森林公園、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麥槽溝自然保護區、黑河自然保護區)5處省級森林公園(三皇谷、臥牛山、太陽山、雲屏三峽、榜沙河森林公園)。

先進榮譽

建局50年來,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先後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林業部、國家林業局、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全國國營林場100佳”、“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全國林業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國有林場十大標兵單位”、“全國營造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封山育林先進單位”、“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全省國土綠化先進單位”、“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