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510平方公里,位於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以地貌色彩艷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稱奇,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基本信息

位置境域

張掖祁連山丹霞地貌群,迄今已發現的丹霞地貌群坐落於祁連山北麓,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為中心,東經99º30’~100º20’、北緯38º40’~39º10’之間,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5~10公里,分布面積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

地理環境

中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以地貌色彩艷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稱奇,是另一種地貌類型——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面積之大冠絕全國,被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著名的地理學家中山大學黃進教授譽為“張掖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張掖彩色丘陵中國第一”,“張掖丹霞地貌是中國發育最好的地區之一”。

資源情況

本區丹霞地貌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岩和泥岩組成,沿梨園河兩岸及其各支流(溝)連片分布,分為南北兩大群,中間夾張掖綠洲盆地,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北群地勢相對平緩,主要以單斜脊為主,以山體紋理、脈絡清晰見長;南群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稱奇,是張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區。

主要景區

七彩霞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這裡是一片舒展的單斜山,地層主要有薄層狀泥岩、砂質泥岩及頁岩,紅、紫、黃、綠、白、灰等色彩相互間雜,錯落有致。正如:女蝸補天遺彩石,織娘浣紗添彩衣;誰持彩練當空舞,金烏晨昏來添趣。

刀山火海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白色眾峰稜角分明,似刀刃森然聳立;紅色群山舒捲躍動,如火焰熱烈灼燒,遠近相互映襯,合為“刀山火海”。這一景觀是由眾多雜色小山丘所組成的,主要是紫紅色、灰綠色、黃綠色、灰黑色的雜色砂岩、泥質砂岩,岩層層理清晰。

大扇貝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巨大的“扇貝”為乾旱的彩色丘陵增添了幾分海底世界的生趣。它們實際上是紅色、灰白色、灰黃色條紋相間排列的砂岩岩丘群。億萬年前大海的精靈,經過大自然滄海桑田孕育錘鍊,長成眼前這些巨大的“扇貝”,為乾旱的彩色丘陵增添了幾分海底世界的生趣;亦如一條騰飛的巨龍拔地而起,為民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它實際是紅、灰、白、灰黃色條紋相間排列的砂岩岩丘群。

靈猴觀海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近乎直立的岩層是褶皺的一翼,這是岩層的差異風化所致,相對堅硬的褐色砂岩因抗風化能力強,而被殘留在彩色單斜山頂部,在東側平緩岩層的襯托下,遠觀:靈猴煉獄出重山,坐觀火海不知年;金睛火眼看興衰,幾經滄海變桑田。

睡美人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大自然孕育出素麵朝天的大地美人,舒緩柔美的線條,圓潤妙曼的身材,七彩的衣裙,不知是仙女下凡還是龍女出海,竟如此留戀此地,一睡就是億萬年。“她”的身體實際上是由灰白、灰黃色的砂岩構成的單斜山。

小布達拉宮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直立高聳的砂岩,就像一座幽深的古城堡遺蹟,突兀地佇立在大地上,人稱“小布達拉宮”。這樣的造型,是在流水侵蝕和風力吹蝕的共同作用下發育起來的。由於岩性軟硬不一,導致了風力吹蝕的差異性,結果形成了許多相對高度為10一30米的層狀墩台,構成奇幻的古堡造型。由於氣候乾旱,岩石上並沒有太多的植被覆蓋,就顯得更為彪悍、粗獷。

開發建設

品牌建設

《關於張掖國家地質公園驗收命名的請示》(甘國土資發〔2015〕175號)收悉。部組織專家組對張掖地質公園建設進行了實地驗收,依據部相關規定及專家組驗收意見,批覆如下:

一、同意命名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二、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要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做好園區內典型高寒乾旱型彩色丘陵地貌、丹霞地貌、河流地貌等地質遺蹟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公眾地學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並按照國土資源部相關規定和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指南要求,加強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完善國家地質公園建設,促進地方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交通及路線

交通

自駕:張掖市區——S213——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班車:在張掖汽車西站坐開往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的班車,到景區門口下車,票價10元/人,運營時間為9:00-12:00每1小時一班,15:30、16:30各一班。

路線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主要景點: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中華裕固族風情文化走廊---肅南縣城

主題內容:佛教文化游、石窟藝術欣賞游、丹霞奇觀游、民族風情體驗游;

歷史人文

裕固族是甘肅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風俗習慣。裕固族的文學,以民間口頭文學為主,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神話、傳說、民歌、敘事詩、格言、諺語等,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學作品,表現了裕固族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反映了裕固族人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神話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的原始性幻想故事,是最早反應人類生活的文學形式。在裕固族民間文學中神話所占分量不多,目前整理髮表的有《莫拉》和《火種》。

《莫拉》是一篇民族風味濃郁的民間故事,它生動地描述了一個裕固人民的兒子——莫拉,為了解除草原的雪妖災害,克服種種困難,翻山越嶺到東海拜謁太陽神,向他求取寶貝,帶回了降服雪妖的寶葫蘆,並在廣大牧民的支持下,戰勝了危害人民的雪妖。雪妖被燒死了,可是山洞內的大火卻仍然不滅。莫拉為了防止大火蔓延燒毀森林和草原,給家鄉帶來新的災難,依然下定決心,奮身跳入火中,周圍的火漸漸熄滅了,可是勇敢的莫拉卻被大火煉成了一座紅石山,屹立在草原上。這座紅火山,永遠熱烘烘的,消融著祁連山上的雪水,灌溉著草原,造福著人民。

《火種》是關於尋求和保護火種的故事。妖精是火種的所有者,人類的火必須向妖精去借,而妖精藉機吸人的血。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妻子不小心熄滅了火,向妖精去借,妖精就吸她的血。丈夫知道後,與妖精比射箭,最後射死了妖精,自己也戰死了。這個故事最後和裕固族結婚儀式上新郎向新娘射三支箭聯繫了起來,展現了草原過去單個牧居點火種的重要性。

兩篇神話故事,情節完整生動,人物個性鮮明,富有民族風格和草原氣息,表現了裕固族先民與嚴酷的自然環境抗爭的決心和戰勝大自然的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