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穀草編

甘穀草編工藝源遠流長。清以後,甘谷民間草編工藝興盛,大多數農家用麥秸辮編織生活用品,主要用於編織帽、鞋、扇和墩之類,也有用麥秸擰成辮,編織囤糧具,俗名船倉,而尤以草帽編織最為廣泛。

草編歷史

甘谷草編工藝源遠流長。以後,甘谷民間草編工藝興盛,大多數農家用麥秸辮編織生活用品,主要用於編織帽、鞋、扇和墩之類,也有用麥秸擰成辮,編織囤糧具,俗名船倉,而尤以草帽編織最為廣泛。民國時期,甘穀草帽生產銷售較為普遍。草帽粗者18旋,細者20旋。童帽多採用綠、紅、白等色辮做成,邊旋兼有齒輪,為兒童所喜愛。。

發展壯大

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生產草編工藝品。草辮染色製品叫純草墊,玉米皮製品叫蒲科墊,兩種合製品叫合編墊,定型產品上千種,實用的有124種。1982年,甘肅省草工藝製品創新會議在甘谷召開,甘谷產品被評為甘肅省第一名。1983年,甘穀草編工藝製品在全國經貿會上獲“優質榮譽證書”,外貿部將其列為“信得過”產品。目前,全縣草編工藝製品花色品種多達3000多個,主要有鞋、帽、提包、提籃、各類墊子、壁掛、果盒、茶盤、室內陳列品等。另外,還可根據市場需求和人們的審美情趣,編織不同圖案。甘穀草編製品式樣新穎,精緻輕巧,美觀高雅,清香柔軟,透氣性好,給人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改革開放以來,甘谷農村婦女繼承傳統工藝,大力發展以草編加工為主的家庭手工業。縣內農村隨處可看到農家婦女胳膊腋窩下緊夾一把用水浸濕的白麥秸,胳膊上掛一盤盤麥秸辮,雙手總在不停地掐著。全縣農村集鎮,一年四季隨處可見草編交易的繁忙情景。目前縣內從事草編生產的農戶達3萬餘戶,從業農村婦女9萬多人,年實現經濟收入數千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