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甘濤六歲習笛,九歲學胡琴,對吹、拉、彈、打等各種民族樂器有濃厚興趣,尤其擅長鬍琴類樂器。
從民歌小調到戲曲曲牌,為京劇、崑曲伴奏,進而涉獵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年少的甘濤經常上台獻藝,被鄰里譽為“南胡聖手”。
中學時即登台演奏樂器。高中畢業後,甘濤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學習,後因病輟學,後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向義大利教授、比利時小提琴教授法利國學小提琴。
1934年進入原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台工作,歷任幹事、總幹事、代理組長,直至提任“中廣”樂團團長兼總指揮。
日軍侵華時隨團西遷重慶。抗戰勝利那一年,甘濤曾親自率“中廣”樂團趕赴重慶曾家岩中共辦事處舉辦音樂晚會,招待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和蘇、美、英、法四國駐華大使,精彩的演出令國際友人讚嘆不已,得到周恩來的讚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執教於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南京分校、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音樂專業。1958年調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民樂教研室主任、教授。
個人作品
著有《江南絲竹音樂》、《怎樣吹笛簫》、《江南絲竹演奏藝術》、《二胡音準問題》、《二胡運弓藝術》、《二胡基本練習曲》、《中國民族樂器常識》、《中國打擊樂器》等。
創作改編的樂曲有合奏《霓裳羽衣曲》,京胡、二胡、琵琶三重奏《夜深沉》、絲竹合奏《變體新水令》,鑼鼓曲《齊來同歡唱》等。
其中,《江南絲竹音樂》是他的代表作,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江南絲竹的巨著。它資料齊全、分析深刻,是國內罕見的民族音樂研究的專著。
甘濤先生還是位民族樂器的改革家,他與陳濟略、黃錦培等人共同改進了中胡、大胡、低胡、低音大阮,倡導六相十八品琵琶,采十一孔新笛,為民族樂器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個人經歷
1954年,甘濤和他的父親甘貢三,古琴家夏一峰,國畫家、古琴教育家張正吟共同發起組織“南京樂社”,這是一個頗有影響的民間音樂團體。
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程午加、古琴演奏家王生香、劉少椿、趙雲宵、竹笛教育家吳造峨、民族音樂家閔季騫、民間藝人顧鑒明、談明鏞等均為樂社骨幹。
甘濤任社長。甘濤先生是一位傑出的二胡、京胡演奏家和指揮家。他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就多次舉行演奏會,對笛、簫、古琴、古箏、琵琶和戲曲均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江南絲竹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被稱為江南絲竹大師和活詞典。
甘濤先生在我國民族器樂的發展道路上,是一位辛勤的園丁,他總結了許多藝術處理過程中難能可貴的經驗,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民樂人才,知名的演奏家有孫恆柏、龔一、閔慧芬、陳躍星、朱昌耀、楊積強、周維等,可謂“桃李滿天下”。
其在教學中,借鑑小提琴要素,將二胡傳統技法提煉歸納為換把、移指、換弓、換弦等十條原則,發掘出其特定規律,為現代化教學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