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甘泉山不僅山美,而且水秀。
在甘泉山東北,山腳下有一湖,名叫“聖人湖”,水波瀲灩,綠柳依依,山上桃李爭艷,山下蓮荷芬芳。
“古柳長堤靜掩關,
門前煙樹桃花山。
葦葦過客衝風雨,
獨許高僧枕夢閒。”
從盱眙縣城乘舟入淮,順河而下,行十里水路便至甘泉山。甘泉山處在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與明祖陵隔河相望。盱眙古時為楚地,秦末楚懷王熊心建都之地,就是在甘泉山所處的位置,至今在甘泉山西麓仍留存有項王城遺址。楚地消亡之後,甘泉山仍不失繁華。傍臨都梁城,淮河對面是泗州城。當時,方圓百里的達官顯貴、文人騷客競相前往甘泉山遊玩,把酒賞花,吟風誦月。因山上果樹成林,桃花盛開,甘泉山又名桃花山。
歷史
唐代佛教日盛,各地名山名郡皆廣建寺廟。唐開元年間,甘泉山上建成了淮河第一名剎都梁寺,都梁寺建成以後便一直香火旺盛,修心參佛信徒,週遊四方雅士雲集甘泉。每年的四月初八的甘泉廟會,更是萬頭攢動,各色人等絡繹不絕。香客來自周邊省市,人數達十萬餘人,甘泉山成當時佛教勝地、文化名山。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第二年,清明回鄉祭祖,到了盱眙城,流連於盱眙秀美山水之間。一日,舟行淮上,出盱眙縣城數里,忽見遠處紅雲朵朵宛如彩霞,便問及地方官員,告之此乃佛教勝地甘泉山,因山上遍植桃花,花開之時絢爛無比,遠望便宛若紅雲。朱元璋聞聽此言,龍心大悅,不禁說道:紅雲呈祥,風水寶地啊。其後,朱元璋把自己的祖陵定址在甘泉山對面,隔河而建,氣勢磅礴。
金碧輝煌的明祖陵建成以後,盱眙在原存的十大景觀之外,又多了兩處景觀,“祖陵紫光”和“甘泉紅霞”。
祖陵建在甘泉山對面,相傳還有一個原因,朱元璋在盱眙停留數日,遊覽了盱眙的名山秀水,發現盱眙儒家名山第一山與佛教勝地甘泉山相隔十里水路,而甘泉山又與道教名山老子山相距十里。第一山自古便為儒家勝地,有文廟和書院,歷代的文人雅士途徑盱眙,都會停舟歇馬遊玩,蘇軾、米芾等在第一山上留下了詩詞名篇。而道教名山老子山,地處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相傳為老子修身煉丹之地,道觀也為淮上第一名觀。朱元璋認為,三山皆為福地,第一山趨陽為日,老子山趨虛為月,自己的祖陵建在三山中心,更有儒、釋、道三教護衛,日月同明,瑞雲環繞,可保大明皇基穩固,千秋萬代。明祖陵建好以後,世人便稱之為三山護一陵,又叫“三教衛明”。
都梁寺旁有古井,水味甘美,古稱“甘泉”。井泉旁有“淮南第一泉”碑刻,相傳為宋人題寫。都梁寺原為晚清沈阮月姑外出化緣建成,其後相繼建了聖人山寺、禹王河寺,人稱“生修三寺”。盛時長住僧眾達30餘人,吸引過往香客、遊人不計其數。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今天的甘泉山拂去了覆在她臉上的歲月的塵埃,又重新煥發了她瑰麗的容顏,精心裝扮,跟在第一山、明祖陵兩位舊時同伴的身後。從歷史的長卷里,走進今日盱眙美麗的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