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坊

甘泉坊

甘泉坊今之蟬街宋代時,在今東起五馬街,西至解放劇院處有一條橫街,取名“甘泉坊”,甘泉坊即今之蟬街。 據清《永嘉縣誌》記載,此坊西端原有一口水井,因井口有用八方青石圍築成的八角井欄,故人稱八角井。 尤以井內水質,清甜可口而久旱不涸,人們譽為“甘泉井”,甘泉坊便由此而來。

三十六坊之十四 甘泉坊

簡介

甘泉坊今之蟬街甘泉坊今之蟬街
宋代時,在今東起五馬街,西至解放劇院處有一條橫街,取名“甘泉坊”,甘泉坊即今之蟬街。據清《永嘉縣誌》記載,此坊西端原有一口水井,因井口有用八方青石圍築成的八角井欄,故人稱八角井。井欄高達60公分,長90公分,厚10公分,井身用塊石建砌,外壁鐫刻有“白鹿銜花”等花紋和圖案,十分精緻。尤以井內水質,清甜可口而久旱不涸,人們譽為“甘泉井”,甘泉坊便由此而來。溫州人流傳的一首繞口令,叫做:“八角井頭八個角,有八張八仙桌凳在八角井頭八個角上落,有八枝八棱竹種八角井頭八個角八張八仙桌上落,有八枝金尖兒歇八角井頭八個角八張八仙桌上八枝八棱竹的頂上落,八大人來過,手拿八粒金彈子,打八角井頭八個角八張八仙桌上八枝八棱竹頂上八枝金尖兒的頭上落“,指的就是甘泉坊八角井。
甘泉坊到了明朝年間曾稱作大賷井,其意謂甘泉水乃天公所賜。清代時光又以境內的淨光禪寺改名為“禪街“,後因方言諧音更稱“蟬街”。民國時期又改為“中山西路”,文化大革命時又更名為“紅衛西路”,一九八二年一月後恢復原名,又稱“蟬街”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