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歲月中的莘莘學子,日寇鐵蹄下的地下黨,曾被陳雲接見,與葉挺同坐一輛車,李克農曾贈資予他……當精神矍鑠的甄庭光出現在記者面前時,很難將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與這位慈祥老人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年輕時的雄姿英發,還是退休後的默默無聞,甚至各種“運動”中遭受的種種磨難,都沒有改變他樂觀豁達的天性。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甄庭光談起那段遠去的歲月依然壯懷激烈。
受到陳雲接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甄庭光加入了抗日組織“台山青年抗日同志會”,做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5月,甄庭光和幾個老鄉一起前往陝北,先到廣州,再到武漢找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聯繫,但辦事處的同志說,許昌已經淪陷,暫時去不了。在抗日精神的激勵下,甄庭光和另外2個同志結伴前往陝北,經過種種困難,終於如願在陝北公學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當時陝北公學人員不斷猛增,校舍不足,加上延安糧食和各種日用品供應也日趨緊張,為此,黨中央決定在旬邑看花宮村,設立陝北公學分校,分校於1938年7月7日抗戰1周年紀念日正式開學,甄庭光是分校的第一期學員。甄老回憶說,學校開學時有100多人,到10月份猛增到1700多人,當時上課採用露天大課堂,有時在零下10多度的野外上課,有時還冒雨赤足上課,當時除口糧由國家供給外,衣服多是自備。由於敵人加緊對邊區軍事蠶食和經濟封鎖,學員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搞生產,邊學習邊生產自救。甄老當時住的就是土窖洞,每日上午上政治課,下午上游擊戰爭課,晚上討論或進行文娛活動,生活愉快而緊張。期間,領導找他談心,了解其生活、學習情況以及對黨的認識等,甄庭光就是那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甄老至今還記得毛澤東同志親臨陝公演講時的情景,毛澤東豪邁地說:“有了陝公,中國就不會亡”。
1938年10月,甄老接受組織安排去了延安中共中央組織部訓練班學習黨務。1939年2月底學習班結束後,甄庭光被分配到甘肅隴東實習團實習,在地區專員和環縣領導下開展工作。實習團每組有4個人,甄庭光所在組的成員分別來自廣東、山東、浙江等地,他們實習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動員民眾種棉花、孩子去讀書、婦女不纏腳這三大任務。至1939年五六月間,實習團接延安通知,說敵人有過黃河攻擊邊區的跡象,叫他們即刻回延安另有安排。
回到延安以後,時任中組部部長的陳雲接見了甄庭光等。甄老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陳雲同志非常和藹,針對我們高昂的抗日熱情,告訴我們敵情已經有了變化,叫我們先不要著急,休息兩天,聽候組織分配。”
葉挺送他到桂林
1939年6月底,組織通知甄庭光回廣東工作,沿途甄庭光見到了不少當時和日後共和國的名將,包括時任新四軍參謀長的張雲逸,新四軍軍長葉挺,以及李克農將軍等。
甄庭光離開延安後取道西安、洛陽,到達安徽新四軍江北指揮所。時任新四軍參謀長的張雲逸將軍是海南文昌人,張將軍告訴甄庭光,一定要適應當地的生活,隨後派人護送他到新四軍軍部和新四軍第一兵站。在這裡,甄庭光見到了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由於組織安排甄庭光乘109號車前往桂林,但他沒有趕上,卻剛好遇到葉挺將軍,在把介紹信給葉將軍看過後,葉挺將軍讓自己車上的衛生員下車,用車送甄庭光到廣西桂林,當時的桂林八路軍辦事處主任李克農接見了甄庭光。
甄老回憶說:“李克農同志和我談話後親手交給我100元,我說這個怎么能要?但李克農說,去廣東路程遙遠,回去開展工作也需要錢,沒有錢是不行的,後來我就收下了。”1939年9月,甄庭光從桂林轉回廣東韶關八路軍辦事處報到,開始了地下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