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執壺

五代時流與口平,容量增大;壺底改成圈足,壺身以橢圓形為多。 宋代執壺,壺身多呈瓜棱形,流、口及柄等高,柄較長,更為實用。 明永樂朝執壺形制與元代相仿,把高,流長,壺身如瓶,較為清秀。

唐末出現的一種瓷質酒器。亦稱“注子”。喇叭口,短嘴,嘴外削成六角形;腹部碩大,把手寬扁。晚唐執壺頸部加高,嘴延長,孔加大,橢圓形腹上有四條內凹和直線,美觀而實用。五代時流與口平,容量增大;壺底改成圈足,壺身以橢圓形為多。宋代執壺,壺身多呈瓜棱形,流、口及柄等高,柄較長,更為實用。元代執壺以玉壺春瓶為壺身,流貼於腹上,較宋代為長,高度一般與壺口平行,並向外傾斜;在流與頸之間以S形飾物。柄與流對稱,下端貼附腹部,高與流平行或稍底,產品以景德鎮青花器為多,浙江龍泉窯也有燒制。明永樂朝執壺形制與元代相仿,把高,流長,壺身如瓶,較為清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