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信息網

環球信息網

WWW 是 World Wide Web (環球 信息網)的縮寫,也可以簡稱為 Web,中文名字為“ 全球資訊網”。

簡介

WWW 是 World Wide Web (環球信息網)的縮寫,也可以簡稱為 Web,中文名字為“全球資訊網”。它起源於1989年3月,由歐洲量子物理實驗室 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發展出來的主從結構分散式超媒體系統。通過全球資訊網,人們只要通過使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豐富的信息資料。 由於用戶在通過 Web 瀏覽器訪問信息資源的過程中,無需再關心一些技術性的細節,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 Web 在Internet 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走紅全球,並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發展。
環球信息網

發展簡史

200px-First_Web_Server.jpg
最早的網路構想可以追溯到遙遠的1980年蒂姆·伯納斯-李構建的ENQUIRE項目。這是一個類似維基百科的超文本線上編輯資料庫。儘管這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全球資訊網大不相同,但是它們有許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還包括一些伯納斯-李的全球資訊網之後的下一個項目語義網中的構想。
1989年3月,伯納斯-李撰寫了《關於信息化管理的建議》一文,文中提及 ENQUIRE 並且描述了一個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羅伯特·卡里奧(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個更加正式的關於全球資訊網的建議。。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寫了第一個網頁以實現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聖誕假期,伯納斯-李製作了要一個網路工作所必須的所有工具[6]:第一個全球資訊網瀏覽器(同時也是編輯器)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聞組上貼了全球資訊網項目簡介的文章。這一天也標誌著網際網路上全球資訊網公共服務的首次亮相。
全球資訊網中至關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於1960年代的幾個從前的項目。譬如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項目(Project Xanadu)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這兩個項目的靈感都是來源於萬尼瓦爾·布希在其1945年的論文《和我們想得一樣》中為微縮膠片設計的“記憶延伸”(memex)系統。
蒂姆·伯納斯·李的另一個才華橫溢的突破是將超文本嫁接到網際網路上。在他的書《編織網路》中,他解釋說他曾一再向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者們建議它們的結合是可行的,但是卻沒有任何人回響他的建議,他最後只好自己解決了這個計畫。他發明了一個全球網路資源唯一認證的系統:統一資源標識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