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高中

在環江縣初級中學期間,學校畢業的班級是初7班到初18班,此外還有一個師範班和一個師訓班。 在環江一中的這段時間裡,學校畢業的班級是初19班至初30班,此外還有1956年招收的“速成師範甲、乙兩個班”。 這一階段,畢業離校的班級是初31班至初51班,高1班至高5班,以及一個中師班。

環江高中始建於1937年11月,她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後的各個歷史時期,曾經六易其名。她肩負著歷史和人民的重託,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環江各族人民的關懷支持下,經過18屆校長、9屆黨支部書記、先後在環江高中辛勤耕耘過的538位教職員工以及近萬名校友的奮力拚搏,篳路藍縷,取得了可以告慰上級領導、人民民眾以及新老校友的成就。已由先前校園面積不及十畝破舊廟舍,泥牆草房,發展成今天校園面積近百畝的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高樓建築群;已由近百個學生、十幾個教師、教育方式落後、教學內容單一的“思宜國中”,發展成一座師生近兩千名、擁有現代先進教育教學手段、聞名遠近,集初、高中教育教學於一體的文明學校。她的誕生,是歷史的呼喚,她的發展,是時代的腳步,她的成就,是文明的進程。
—、思宜國中時期 (1937年11月-1946年7月}
環江高中的前身是“思恩宜北兩縣聯立國民中學”,簡稱“思宜國中”或“思宜聯中”,建校的社會背景是:本世紀三十年代初,新桂系軍閥統一廣西後,制定了一系列廣西獨特的政治措施和培養人才措施,飭今各地政府籌辦國民中學,培養人才。由於建校之時,正逢抗日戰爭爆發,民族矛盾驟升為國內眾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救亡圖存、光復中國”成為中國人民的頭等大事。在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影響下(當時學校教師中,就有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學校一開始就肩負著喚起民眾、宣傳革命、抗日救國的歷史責任,就樹立起為國家、為民族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旗幟。所以,從客觀上看,思宜國中的創建,不僅填補了環江縣近世以來無初級中等教育的空白,而且在喚醒民眾的抗日情緒、提高我縣的民族素質、促進我縣後來的文化教育的發展等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特定的年代不僅創造了學校,而且使學校有著很多與眾不同的內容。
首先,學校是由兩縣的政府聯合興辦的。校址所在是當時思恩縣的文廟所在地,即現在環江高中、縣財政局、縣教育局相接的區域;學校當時所用教室,有一部分就是當時文廟的殿宇。
其次,學校的辦學宗旨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建校時,學校就鮮明地立起了“明恥教戰好學力行”;“尊師重道,敬業樂群”十六字校訓,清楚地表明辦學是服務於抗戰這一使命;學校後來的管理方式和教學活動內容也都體現了這一點。例如,(1)學校當時設有軍訓處,終日實行軍事管理;(2)宣傳抗戰的進步書刊(如《世界知識》、《全民抗戰》、《八月的鄉村》、《生死場》等)在師生中廣為傳閱;(3)學校領導帶頭每天“晨呼”:“同胞們起來,敵人打到我們的家鄉來了!”“一不做漢奸,二不用敵人的鈔票,三不賣糧食給敵人,不做敵人的順民!”等口號;(4)師生自編自演了很多以抗日為題材的街頭劇(如《放下你的鞭子》、《送上門來》等)。當時,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國小教育或擔任鄉村一級的幹部。
第三,教師隊伍和學生也極富時代特點。由於環江是一個交通閉塞,文化落後、經濟極不發達的地方,境內的居民生活尚無根本保障,讀書識字的人自是鳳毛麟角。所以學校創辦時,教師幾乎純一色是外縣籍或外省籍的人;近百個學生在年齡上也多是參差不齊的農民子弟,有的甚至是結過婚的。
第四,學校生活極為艱苦,課程設定也不甚合理。當時兩縣雖有一棟磚瓦結構的木板樓房作為教室,但學校的其他用房並沒有得到解決,相當多的師生還是住在廟宇里或草房裡;學校里沒水、沒電、沒工友,一切均由師生自理。課程設有國文、代數、三角、混合自然、歷史、地理、動植物、生理衛生、農業常識、勞動、鄉村建設、童軍等。教材是廣西自己統編的教材,學制則統一至兩年。思宜國中自1937年創建至1946年8月更名為思恩縣立初級中學,在這段時間裡,除1944年11月至1945年上半年因全境被日軍占領而無法上課外,前後共畢業了十一個普通班和四個師資短訓班。
二、思恩縣立初級中學時期 (1946年8月----1951年7月)
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1946年8月,思恩宜北兩縣決定各自籌辦中學,思宜國中於是宣布解散;與此同時,思恩縣便在原思宜國中處建立自己的學校,是為“思恩縣立初級中學”。
這個時期是環江高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變更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學校除沿襲思宜國中春秋兩季招生的辦法外,在其他很多方面均有較大的改革。這年秋季學校招收新生兩個班120人,即初一班和初二班,現在學校的國中部班級排序,除“文革”時另有連排班編號外,均由此排起。這一時期,畢業的班級有:初1、2合班,初3、4合班,初5班,初6班,另有兩個簡易師範班(也稱師資班、成人班)。
較思宜國中而言,思恩縣立初級中學有如下特點:
(一)、廢除國中時期的二年制教育,改為三年制教育;廢除廣西自編教材,改用全國統編的初級中學教材;廢除了國中時期的訓導制、軍管制,代之以師生政治上平等的教師啟發引導的管理方法。全校開展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中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政治時事教育。思恩縣立初級中學的建立,使我縣的初級中等教育開始跨入現代初級中等教育的時代。
(二)、隨著社會體制和社會性質的改變,學校基本上完成了由舊時代向新時代過渡的改造,舊的教風、學風、校風隨著國家性質的改變,分別被新時代的內容所取代。
(三)、建國前的幾年裡,在共產黨及進步教師的影響下,學校師生對時局雖也有所了解,也採取了不同的形式(如貼標語、演戲、出牆報等)同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但學校總的教育方式是封閉式的;建國後,全校師生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把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實行黨的決議、明確當前的形勢和工作任務擺在首位,組織化、制度化開始形成。學校多次有組織地、大規模地參加社會活動,如“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通過學習,通過親自參加社會實踐,師生都比較深地體會到社會主義教書的目有的和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的學生畢業後或未畢業就參軍參乾,毅然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三、環江縣初級中學時期 (1951年8月—1955年7月)
1951年8月,思恩宜北兩縣合併為環江縣,思恩縣立初級中學遂改名為“環江縣初級中學”。
在環江縣初級中學期間,學校畢業的班級是初7班到初18班,此外還有一個師範班和一個師訓班。學校總的一個特點是:(1)配備了中共黨員校長,切實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學校開始學習黨員八條標準,教職工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得到了提高。(2)要求教師“經常、系統、有計畫地學習”蘇聯先進教育經驗,加強課堂教學的三個原則和五個環節,採用五級計分制,學校的教學質量逐漸得到提高;開始在教師隊伍中評選優秀教師;(3)學校經常配合政府開展中心工作,經常組織隊伍下鄉宣傳,如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土改宣傳、防疫宣傳、農村抗旱工作等;(4)這一時期的中晚期,學校的辦學條件初步得到改善,學校開始使用汽油機發電照明;教師隊伍依然是外縣籍的居多,在校生的年齡仍然是參差不齊。
四、環江縣第一初級中學時期 (1955年8月—1958年7月)
1955年8月,為區別於環江縣人民政府在明倫鄉建立的初級中學(時稱環江二中或 明倫中學),環江縣初級 中學遂改為“環江縣第一初級中學”,簡稱“環江一中”。
在環江一中的這段時間裡,學校畢業的班級是初19班至初30班,此外還有1956年招收的“速成師範甲、乙兩個班”。學校特點主要是:(1)成立了學校中共黨支部,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關於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成員”的教育方針,明確提高學生思想文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此思想指導下行政帶頭面向教學,堅持聽課,加強對教研的領導,通過教研組挖掘全體教職工的力量。全校的教育教學有所發展。(2)隨著各種政治運動在全國展開,教師隊伍開始進一步受到整頓,學校正常的業務學習和教學秩序受到一定的影響,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實行。如1955年至1956年的“肅反”運動,1957年的“反右”運動,1958年上半年以“反浪費、反保守”為中心的“雙反”運動等都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受到衝擊,不少教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3)由於教師數、學生數在不斷地增多,在政府撥款的情況下,校舍得到擴建,辦學條件相對地得到改善。
總的來說,這一階段經過了一系列的政治學習和政治運動,教師、學生的政治熱情都比較高,領導對教和學都比較抓緊,整個學校是在曲折中前進。
五、環江中學時期 (1958年8月—1987年11月)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教師們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普遍認為環江一中開設高中班的條件已經具備,在得到上級政府的審批後,學校於1958秋季決定在招收國中班的同時招收高中新生一個班,並把校名改為“環江中學”。
“環江中學”和誕生,打破了環江無能辦高中班的歷史,標誌著我縣的文化教育事業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在長達三十年的這段時期里,環江中學的變化發展是難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的。她大致可分為三個不同和階段:(1)“文革”前時期,(2)“文革”時期,(3)“文革”後時期。每個階段又有著各自的特點。
在“文革”前和這段時間裡,學校的特點是:前期認真貫徹落實“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全校積極回響上級號召,開展“大辦鋼鐵”活動和為克服困難時期而實行的半自給的勤工儉學活動,有的挖石棉、挖煤礦、辦農場------結果是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工作秩序被破壞,教學質量明顯下降;中後期,學校在“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指導下,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嚴、耐、學、實”四字教風和“團結向上、嚴肅認真、勤學好問、緊張活潑”十六字校風,教學質量逐漸得以提高。值得一說的是,在艱苦的歲月里,環中的師生克服了種種困難,親自動手興建了一座面積360平方米的禮堂,為改善學校的面貌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學校的教室、辦公室、住房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修建和擴建。這一階段,畢業離校的班級是初31班至初51班,高1班至高5班,以及一個中師班。另外,本應在1966年7月畢業的初52班至初55班及高6班的學生,因按要求留校參加“文革”而沒有按期畢業離校。
“文革”時期,是環江基礎教育遭受嚴重破壞的時期,德、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被徹底篡改,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教學成果被徹底否定,系統的學科教育內容和政常的課堂教學秩序被完全廢除。一大批優秀的教師被摧殘,知識分子普遍受到歧視。“文革”是一場浩劫,是一場悲劇。在這一時期,學校起初因“革命“而不招生,也不辦理畢業;後來實行取消考試制度,學生只需貧下中農推薦即可入學的辦法,學制改為兩年;學生入學後,不按常規班序編班,而是按軍隊的連排班建制,對學生強調“根正苗紅”教育,批判“智育第一”,實行所謂的“開門辦學”,大搞農業------這一階段,共畢業離校的國中部有37個班,高中部有28個班,另有“環江師範”3個班。
在“文革”後的這段時間裡,學校的變化較大,涉及的內容較大,大致上可概括為:(1)隨著“四人幫”的粉碎,各級考試制度的恢復,種種冤假錯案的平反昭雪,學校生活秩序的正軌化,全校師生人人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或學習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撫平“文革”帶來的創傷,去譜寫自己人生的美麗樂章。(2)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升入高校的人數不斷增多,學校的各種管理措施日下趨完善;以教書為榮,以學習為榮的風氣在校內日益濃厚;與此同時,學校的辦學條件也進一步得到了改善,教學樓相繼建成凌晨並投入使用。(3)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知識分子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很多在教育教學上起中堅作用的教師或領導逐漸從本校中退休或調離,學校面臨著“青黃不接”的人才危機;教師隊伍中的外縣籍人數比例正在下降;在校學生的年齡不再偏大。(4)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將“文革”時的兩年制改為三年制,使用全國統編教材;成立教代會,加強民主管理;狠抓教書育人,開展學先進比先進活動,注重師生隊伍的精神文明和前途理想教育;在師生隊伍中發展黨員和共青團員,進一步健全組織和發揮其作用;在搞好課內教學的同時,狠抓第二課堂的建設,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不斷增多,校園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起來。
這一階段,學校畢業的班級是初93班至117班,高33班至高75班。此外,還培養了11個國中補習班和16個高中補習班。
六、環江高中時期(1987年11月— 至今)
1987年11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環江縣改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環江中學也隨之改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高級中學”,簡稱“環江高中”。
十年來,環江高中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部門和各族人民的支持關懷下,在學校支部和行政的帶領下,全體師生員工高舉特色理論的旗幟,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這十年學校畢業的班級是初118班至初133班,高76班至高136班。此外,還培養了8個國中補習班和21個高中補習班。這十年既是環江教育迅速發展的十年,更是環江高中各個方面變化最大最喜人的十年。這十年,無論是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還是搞好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無論是弘揚先前的優良傳統,還是運用當代最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開創美好的未來,無論是搞好校內的文化課學習,還是開發學生潛力的第二課堂建設,學校取得的成就都是巨大的。概括起來,這十年的特點是:(1)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進一步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為教育教學宗旨,加強學校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和振興民族教育。(2)教師隊伍全面開展職稱評定和考核制度,具有合格學歷和獲得中、高級職稱的教師越來越多;堅持自學或參加函大、電大學習的教師蔚然成風;一支以環江籍為主的陣容強大的,專業知識紮實的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3)學生中廣泛開展學科知識競賽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活動,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等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學校注意培養學生裝的手腦並用的能力。(4)制定“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狠抓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強調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生的合格率、升學率不斷上升,學校的知名度越來越大;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學校的民主管理,發揮黨支部和團組織在民眾中的積極作用。(5)進一步改造和美化教育教學環境,搞好校園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運用當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吸人所長,克己所短,明確提出學校的奮鬥目標,力爭把環江高中建設成為“教師愛教,學生愛讀,社會滿意,各級重視的一所高品位的和諧的充滿時代氣息的學校”。
綜合起來,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幾代人的拼搏,環江高中的面貌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是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關心的結果,更是環江高中各個階段的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環江高中的全體師生,正以新的風貌,新的姿態,朝著教育的“三個面向”大踏步前進!環江高中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