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環境資料庫(environmental database)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有組織地動態存儲大量環境數據的集合系統。
計算機資料庫為人們從大量的信息數據中快速檢索提取信息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經過十多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資料庫的功能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際的需要。因為事物是相互作用的,不考慮事物的相互作用於相互影響,僅僅是靜止地檢索出某一條孤立的信息,往往會使這一信息的價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和環境信息的特點,建立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的環境資料庫,它一般具有數據錄入、修改、查詢與檢索、統計、輸出等資料庫管理功能。環境資料庫是現代環境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管理信息系統是信息系統中的一個主要領域。管理對於生產力的組織、協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人們意識到要快速健康地發展國民經濟與維持社會穩定而有秩序地生活,管理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管理是一門科學,隨著生產集約化、社會化的發展進程,管理問題就愈發顯得重要。
現代環境信息系統的特徵以計算機為核心,所以,硬、軟體和網路設備是建立環境信息系統的物質基礎,在系統建設的初期,它們所占的投資比重較大,必須周密考慮和慎重採購。
環境信息系統(EIS)是基於環境的一系列空間或描述性屬性信息,通過空間資料庫、圖形資料庫或屬性資料庫等組織方式,引入資料庫管理技術所形成的具備錄入與修改、查詢與輸出功能的一類管理信息系統。
環境信息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有許多共同之處,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淵源。但在我國,隨著強化環境管理工作的深入,環境信息系統套用的廣泛普及,環境信息系統的獨特內涵日益突出,從而與地理信息系統有了明顯的區別,完全有獨立提出這一概念的必要。
環境信息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都屬於空間信息系統(SIS),即它們都是給用戶提供一個空間的數據框架,用戶可以將地域的各種屬性數據,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數據,置於這一框架之中,系統支持用戶對這一地域進行綜合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內涵比較廣泛,在計算機空間分析方面功能全面,特別是在自然地理信息數據的分析處理上有強大的功能。
工作原理
資料庫是環境信息系統的基礎,是實現信息處理和分析的基本手段,無論是空間數據,還是描述環境問題的屬性數據、資料、多媒體素材等等,都可以用資料庫技術來管理組織。從本質上看,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信息的存儲和分析也離不開資料庫概念及套用。
廣義的資料庫系統是指一個存儲、維護和為套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它由三個部門組成: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專門負責組織和管理數據信息的程式)、資料庫應用程式(使我們能夠獲取、顯示和更新由DBMS存儲的數據)、資料庫(按一定結構組織在一起的相關數據的集合)。而狹義的資料庫系統是由一個或幾個數據表格組成的,數據表格是由數據組成的。
本地資料庫與遠程資料庫
資料庫按所在的物理地址的不同可分為本地資料庫和遠程資料庫兩種。本地資料庫位於本地計算機上,如Paradox、Dbase、FoxPro、Access資料庫等。遠程資料庫指非本地的,位於遠程計算機或伺服器上的資料庫。
本地資料庫採用基於檔案的機制訪問資料庫,因此,本地資料庫又叫基於檔案的資料庫。遠程資料庫採用SQL訪問資料庫,因此,遠程資料庫又叫AQL伺服器或是RDBMS遠程資料庫管理系統。
本地資料庫位於本地計算機上,訪問速度比訪問遠程資料庫速度快。但它不可能支持多用戶同時訪問,資料庫存儲容量也沒有遠程資料庫大。遠程資料庫提供了基於網路的多用戶支持,適用於多個用戶同時訪問,數據存儲容量也大得多,如果是分布是資料庫,數據甚至可以分布存儲在多個計算機上。
分散式資料庫
分散式資料庫是指由一個系統管理,由分布在本地和遠程計算機上的多個資料庫組成的系統。常見的分散式資料庫有Oracle、Interbase、SQL Server等。
在數年前客戶機/伺服器結構興起之後,許多系統便使用這種結構來設計。隨著客戶機用伺服器結構技術的成熟,使用這種結構的套用系統也執行得更加順利。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中通常是由客戶端的機器執行應用程式,然後連線到後端的資料庫伺服器中存取套用系統需要的資料庫資料。
由於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很適合一般的MIS系統,只要套用系統的客戶端數目在規定用戶數之內並且是在同一個區域中,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在執行MIS套用時便已經足夠了。客戶機/伺服器結構雖然能夠平穩執行一般的MIS套用系統,但是這種結構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問題在於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經常把套用系統的套用單位邏輯編寫在客戶端的應用程式之中,因此當套用系統需要改變是,所有在客戶端的應用程式都必須改變,這對於MIS系統的維護來說成本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