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環境績效指標是由挪威及荷蘭環保部委託非營利機構所發展,針對鋁冶煉業、油與汽探勘與製造業、石油精煉、石化、造紙等行業,發展出能源指標、原料用量指標、空氣排放指標、廢水排放指標、土壤污染指標、廢棄物指標以及意外事故指標。環境績效指針是用來描述一個組織的優點與缺點的指示性標記,其形式可分為:“絕對的”、“相對的”、“集合f生的”、“定性的”,以及“指數性的 指標等。在選擇適合不同型式企業套用的環境績效指標時,必須考慮下列各項因素:利益關係者(股東、銀行、員工、供貨商、顧客、政策制定者、政府機構、小區及消費者等)的看法及期望、企業的經營理念與環境策略、重大環境考慮面、相關法規規範,社經與文化因素、組織架構、以及信息套用與使用的目的及方式。
主要內容
1.環境狀態指標;環境狀態指標可以提供環境的現況,這項信息可以幫助組織晾解在其環境考慮面可能對環境的潛在衝擊,因此有助於環境績效評估的規劃與施行。周圍環境狀況的指標是環境績效評估三類指標中最基本的考慮因子,其評估結果可提供必要的環境信息,以協助企業選擇適當的環境管理系統及作業系統的指針。企業周圍的環境狀態包括空氣、水、土地、植物、動物、人類健康及自然資源,範圍涵蓋地區,區域及全球的環境條件。因此環境狀態指標的評估與選擇可邀集地區、區域,甚至國際相關團體共同參與,大致上環境狀態指標可分為地區性、區域性及全球性指針。
2.管理績效指標:管理績效指標是環境績效指標的一種,可反映管理階層對於改善組織在作業環境績效所做的努力。管理績效指針和組織各階層的政策、人員、規劃的活動 措施、程式、決定和行動有關。
選擇環境管理系統的管理績效指針時,應以企業所制定的環境政策、目標及標的為基準。評估環境績效指標是否達到既定對應的環境目標.以利管理階層能採取適當的管理方案或措施,改善企業的環境績效。欲選擇適當的環境績效指標,首先需確認選擇的指標是否能表示出企業的能力-其次必須能展現企業在一般管理事務(如責任架構、教育訓練、溝通聯繫、法規符合、資源分配、檔案管制、作業管制及矯正措施等)的成果。
3.操作績效指標:組織的作業系統包括工廠的廠房、設備、原料與能源供需等的設計與操作,通常作業系統的環境績效指針分為四類:(1)物料:製程、回收及再利用的物料;(2)資源:原料與能源(包括燃料);(3)產品:主產品與副產品;(4)污染物:水、空氣、廢棄物。有關上述各項常見的環境績效指針。
4.生態指標:由生命周期評估的觀點出發,將所排放的污染物質對環境的衝擊進行量化評估,並建立量化的生態指標。
5.環境負荷參數/環境負荷指針:發展出一種稱為環境負荷參數的簡單指數,供化學製程開發人員作為評估新製程的參考值。
6.清潔生產指標:工業上所有生產活動,均會對環境產生某種程度的衝擊,因此將其對環境的衝擊加以量化為指標,可用來做為選擇清潔生產的依據,此環境衝擊的量化指標可稱為清潔生產指標。
指標選擇的原則
此為環境績效評估工作的一個關鍵。組織所選擇的班)B指標,其所呈現的定性或定量的數據或信息,應以簡明易懂為原則,並應篩選出足夠且相關的指標,以評估其環境績效。篩選出的EPE指針,其數目應能反映出組織作業的特性和範圍 為增進效率,組織可使用現有的數據,也可使用其他組織所收集的數據。
指標數據處理
(1)收集數據
組織可以使用自已的數據,也可使用其他來源的數據。舉例來說,數據的收集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取得:
A.監督與量測;
B.面談與觀察;
C.定期報告;
D.盤點和生產記錄;
E.財務和會計記錄;
F.採購記錄;
G.環境審查、稽核或評估記錄;
H.環境訓練記錄;
I.科學報告和研究;
J.政府單位、學術機構和非政府組織;
K.供貨商和承包商;
L.客戶、消費者和利害相關團體;
M.產業公會。
(2)分析和轉換數據
收集的數據應加以分析,並轉換成能夠描述組織環境績效的信息,以EPE指針的方式表示。為避免造成結果的偏差,所有收集的相關和可靠數據均應列入考慮。數據分析可以包括數據的品質、有效性、足夠性和完整性,以便能產生可靠的信息。描述組織環境績效的信息可經由計算、最佳估算、統計方法、圖表方法或利用指引、加總或加權而得。
(3)評估信息
從分析數據而得的信息,以EPIs或ECIs表示,應和組織的環境績效基準比較。比較的結果可以顯示出環境績效是否有進步或缺失,也有助於了解為何環境績效基準可以或不能達成。描述組織環境績效信息和比較結果,應向管理階層回報,做為採取適宜的管理行動,以作為改進或持續環境績效水平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