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理念與環保知識》是劉鐵編寫的,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環境與環境保護歷程
第一節 環境與環境保護的內涵
第二節 人類環境保護髮展的歷史軌跡
第三節 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歷程
第二章 當代環境問題的特點與產生的原因
第一節 當代環境問題的特點
第二節 當代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三章 環境保護理念
第一節 環境文化與生態文明
第二節 環境保護與環境倫理思想
第三節 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觀
第四章 環境保護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 水污染防治技術
第二節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第三節 物理性污染防治技術
第四節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技術
第五節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第五章 環境標準與監測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環境標準體系
第三節 環境監測體系
第六章 環境管理與制度
第一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
第二節 環境法律與制度
第三節 環境執法與程式
第四節 環境標誌與認證
第五節 環境經濟政策
第七章 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示範
第一節 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三節 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
第四節 生態示範區建設
第五節 生態型城市建設
第六節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與兩型社會示範區建設
第七節 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
第八章 大學生環境責任與行為
第一節 公民環境權與公眾參與
第二節 大學生的環境保護素質特徵
第三節 大學生環境保護行為養成與持續發揚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環境與環境保護歷程
第一節 環境與環境保護的內涵
一、環境
環境是相對於中心事物而言的。與某一中心事物有關的周圍事物,就是這個事物的環境。
從哲學角度講,環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於主體而言的客體,即組織的外部存在。或者說,相對於某一主體的周圍客體因空間分布、相互聯繫而構成的系統,即相對該主體的環境。
環境科學研究的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綜合體,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質及其能量的總體。
生物科學和生態學通常所稱的環境是以生物為主體,環境就是圍繞著生物有機體的周圍的一切。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這是我國對環境的法律定義。它是指自然因素,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綜合體,並不包括心理、精神方面的社會文化環境。在其他相關的一些環境保護法規中,有時把環境中應當保護的對象或環境要素等稱為環境,但環境不只限於這些內容。
環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也是個很大的概念,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分類方法。一般是按照下述原則來分類的,即按照環境的主體、環境的範圍、環境的要素和人類對環境的利用或環境的功能分類。
序言
青年是推動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環境保護涉及經濟、社會、民生和國際政治,而大學生所學專業又都與環境保護有著廣泛的有機的結合點,環境保護需要通過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措施,從生產、消費、服務等多種途徑合力推進。我國優秀青年集中在大學,大學應當成為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陣地,應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最積極的力量。大學普遍開展環境保護教育不僅是當前高校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也是國際教育界的共識。1990年4月,來自世界各地22所大學校長在法國召開會議,並發表了《泰洛伊里斯宣言》,號召全世界將綠色教育列入大學教學課程,開展大學綠色運動。我們應當積極行動起來,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和創新的平台。
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事業。2008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日本北海道出席經濟大國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時,全面闡述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原則立場和採取的各項措施。強調,中國政府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努力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表示,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推動世界實現和諧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2005年9月,溫家寶總理在2l世紀論壇會議開幕式致辭中講:“堅持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節約型經濟、循環經濟、環保型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形成集約發展、清潔發展的國民經濟體系。”
2009年2月,溫家寶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以“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為題發表演講,闡述未來屬於青年一代。大學生是即將走向社會舞台,為國家為民族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寶貴人才。當代大學生更是祖國21世紀的希望。在科學發展成為世界潮流的今天,我們的大學生應當帶著科學的環境保護理念和人類發展的最新思維去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