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處廣東省西北角,南嶺山脈南麓,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境內崇山峻岭,地勢險要,古代多古道關隘。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時期,漢朝南越王在縣境西北界設定的白石關,
相關風俗
瑤族同胞在辦結婚、新居進宅、壽誕等喜事時,常吹奏八音助慶,有時在春節元宵,相約同好也吹奏一場,為節日增添喜慶熱鬧氣氛。連山過山瑤的婚姻,男女雙方可根據各自家庭的情況以及居住環境的優劣,選擇女嫁男家或者男到女家。婚後的第一個子女隨父姓,第二個子女隨母姓,無性別歧視,男女平等。男到女家的,女家請八音;女嫁男家的,男家請八音。
在瑤族婚禮中,八音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婚禮的前一天,主家便在正廳左邊擺好了八音抬,抬腳上貼上紅紙表示辦紅事喜慶。桌面上擺著兩個味碟,這兩個味碟,在婚禮活動中,自始至終一直擺放在八音桌上。中途只能更換,不能撤掉,直至婚禮結束,以表示對八音藝人的敬重。瑤族八音在為瑤民喬遷新居演奏時,先是敲鑼打鼓,吹奏樂曲,順時針方向,繞主人新居三圈;又逆時針方向,繞主人新居三圈。才從正門進入新居正廳,向主人祝賀新居之喜,頗具特色。
樂隊組成
瑤族八音隊一般由八個人組成;敲擊鼓、鑼、鐃各一人,吹嗩吶二人,敲大小鈸各一人,還有一人作為機動輪換或挑器具。由於過山瑤居住在深山大嶺之中,八音隊為了在行進途中方便,所以購置使用的八音樂器規格一般較小,鼓的直徑只有20厘米左右,一小一大的兩對鈸,直徑也只有20—30厘米左右,鐃的直徑是15厘米,比較厚重的鑼,直徑有60厘米左右。規格沒有嚴格規定,由八音隊在選購時自定。演出程式
辦喜事的主人家要請八音,要提前發請帖邀請八音隊,其領隊再去組織吹奏人員到時前往。八音隊在開始吹奏時要舉行一個小小的儀式:主人給八音隊奉上一個紅包,八音隊為首的師傅又回贈一個象徵性的紅包,講上幾句祝頌的話,然後才開始吹奏。辦喜事的人家,一般在廳堂靠門左角放置一張八仙桌,八個八音隊成員分坐四邊,視喜事進行的程式而吹奏各種不同的曲調。瑤族同胞重禮儀,特別是在辦婚禮時每進行一個禮儀程式,就吹一種曲調,按順序為:起(開)台、接(迎)客、請(敬)茶、洗腳、出茶、請坐(入席)、敬酒、收碗、出拜、收拜、送客、洗台等,辦婚禮時有貼對聯的加一曲“貼對聯調”,視程式多少靈活吹奏,有些省略的程式就不吹奏。新居進宅的,要沿著新居四周吹奏一圈才回到廳堂吹奏。接親路上舉行“串親”儀式時嗩吶手要按規定順序繞著送親的人吹奏迎客調,接親方還要應答送親方人的提問,直至答對、答完送親方才肯起走,這時八音隊才算完成吹奏的“任務”。八音隊在每次喜慶活動吹奏結束時,主人會將兩條一指寬、六七寸長的紅布條送給八音隊讓它分別系在兩支嗩吶上。嗩吶上系的紅布條多少,就是八音隊當年出行次數的記錄(每年清理一次)。有時遇到人手不足,八音隊便簡化從事,只吹一支嗩吶,或只敲一對鈸,或將一隻鈸放在桌子上(用一個布圈承托其突出握柄),把鑼掛在桌旁,由一個人操作,左手打鈸、右手打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