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利模型

瑟利模型是在1969年由美園人瑟利(J.Surry)提出的,是一個典型的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分橋事故致因的理論。該模型把事故的發生過程分為危險出現和危險釋放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各自包括一組類似的人的信息處理過程,即感覺、認識和行為回響。瑟利模型不僅分析了危險出現、釋放直至導致事故的原因,而且還為事故預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

瑟利模型簡介1

瑟利模型是在1969年由美園人瑟利(J.Surry)提出的,是一個典型的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論。

該模型把事故的發生過程分為危險出現和危險釋放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各自包括一組類似的人的信息處理過程,即感覺、認識和行為回響。在危險出現階段,如果人的信息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正確,危險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就會使操作者直接面臨危險。在危險釋放階段,如果人的信息處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是正確的,則雖然面臨著已經顯現出來的危險,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險釋放出來,不會帶來傷害或損害;反之,危險就會轉化成傷害或損害。瑟利模型如圖1所示。

瑟利模型

由圖中可以看出,兩個階段具有相類似的信息處理過程,即3個部分,6個問題則分別是對這3個部分的進一步闡述,他們分別是:

1)危險的出現(或釋放)有警告嗎?這裡警告的意思是指工作環境中對安全狀態與危險狀態之間的差異的指示。任何危險的出現或釋放都伴隨著某種變化,只是有些變比易於察覺,有些則不然。而只有使人感覺到這種變化或差異,才有避免或控制事故的可能。

2)感覺到這個警告嗎?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的感覺能力問題,包括操作者本身感覺能力,如視力、聽力等較差,或過度集中注意力於工作或其他方面;二是工作環境對人的感覺能力的影響問題。

3)認識到了這個警告嗎?這主要是指操作者在感覺到警告信息之後,是否正確理解了該警告所包含的意義,進而較為準確地判斷出危險的可能的後果及其發生的可能性。

4)知道如何避免危險嗎?主要指操作者是否具備為避免危險或控制危險,做出正確的行為回響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5)決定要採取行動嗎?無論是危險的出現或釋放,其是否會對人或系統造成傷害或破壞是不確定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採取行動固然可以消除危險,卻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特別是對於冶會、化工等企業中連續運轉的系統更是如此。究竟是否採取立即的行動,應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該危險立即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二是現有的措施和條件控制該危險的可能性,包括操作者本人避免和控制危險的技能。當然,這種決策也與經濟效益、工作效率緊密相關。

6)能夠避免危險嗎?在操作者決定採取行動的情況下,能否避免危險則取決於人採取行動的迅速、正確、敏捷與否和,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等其他條件使人能做出行為回響。

上述6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都是與人對信息的感覺有關的,第3一5個問題是與人的認識有關的,最後一個問題與人的行為回響有關。這6個問題涵蓋了人的信息處理全過程,並且反映了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發生失誤進而導致事故的機會。

瑟利模型的評價1

瑟利模型不僅分析了危險出現、釋放直至導致事故的原因,而且還為事故預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即要想預防和控制事故,首先應採用技術的手段使危險狀態充分地顯現出來,使操作者能夠有更好的機會感覺到危險的出現成釋放,這樣才有預防或控制事故的條件和可能;其次應通過培訓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覺危險信號的敏感性,包括抗干擾能力等,同時也應採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幫助操作者正確地感覺危險狀態信息,如採用能避開干擾的警告方式或加大警告信號的強度等;第三應通過教育和培訓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覺到警告之後,準確地理解其含義,並知道應採取何種措施避免危險發生或控制其後果。同時,在此基礎上,結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確的決策;最後,則應通過系統及其輔助設施的設計使人在做出正確的決策後,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做出行為回響,並通過培訓的手段使人能夠迅速、敏捷、正確地做出行為回響。這樣,事故就會在相當大地程度上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

後來,安德森等人在此基礎上對瑟利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展,增加了危險的來源及其可覺察性,運行系統內波動以從控制或減少這些波動使之與人的行為的波動相一致等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瑟利模型的理論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 1.0 1.1 吳穹,許開立.《安全管理學》M.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