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感

理性情感

人類的高層次情感是從低等動物的低層次情感逐漸進化而來的,情感的本質是主體對於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價值是一切生命的動力源,情感是一切價值的驅動器,生物的進化決定著價值的進化,價值的進化決定著情感的進化。每一個層次的情感分別是主體對於不同層次的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生物的進化經歷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感覺類生物、認知類生物、評價類生物、意志類生物等六個基本階段,價值的進化經歷了無機能量價值、有機能量價值、環境要素價值、生理性價值、個體性價值、社會性價值等六個基本階段,生物情感的進化也相應地經歷了原核趨性情感、原生趨性情感、感性情感、知性情感、彈性情感、理性情感等六個基本階段。其中,理性情感是生物第六個層次的情感,它是意志類生物(即人類)對於社會性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形式。

認知器官生物實現了對於事物或價值的定性分析與邏輯推理,評價器官生物實現了對於事物或價值的定量分析與數學運算。然而,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在於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必須通過人類的行為來實現,因此在所有事物中,有一種特殊事物具有特殊的價值,那就是人類自身的行為。人類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產生一定的價值效應,同時需要消耗一定的價值資源,人為了實現價值資源的最大增長率,就必須選擇和實施具有最大價值率的行為,因此對於自身行為的價值特性進行分析和計算,就必然成為人類意識中的最重要內容。

一、意志器官的形成(新哺乳類動物)

原始意志器官的形成標誌著意志意識從生命的綜合意識中分離出來了。評價器官是動物為了感覺和識別外部事物的動態性和複雜性的價值信號,以了解外部事物與生命機體之間的動態性和複雜性的價值聯繫;意志器官是動物為了感覺和識別自身行為的價值聯繫,以了解自身行為對於生命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價值關係。由此可見,意志器官是一種高級形式的評價器官,是在評價器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於自身行為進行價值評價的器官。

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分為新皮層和舊皮層兩個部分。新皮層是由端腦泡的假分層上皮演化而成,在人的大腦半球上方,是具有六層結構的新皮層,它占據成年人整個大腦皮層表面的94%,亦被稱為均勻皮層;半球其餘表面結構包括古皮層及舊皮層,在神經系統發生中出現較早,這些部分統稱為非均勻皮層,將來發展成為邊緣系統的主要部分。

大腦皮層由感覺皮層、運動皮層和聯合皮層所組成:

1、感覺皮層包括視覺皮層、聽覺皮層、軀體感覺皮層、味覺皮層和嗅覺皮層;

2、運動皮層包括初級運動區、運動前區和輔助運動區;

3、聯合皮層包括頂葉聯合皮層、顳葉聯合皮層和前額葉聯合皮層。其中,頂葉聯合皮層主管觸知覺和空間知覺(地理位置);顳葉聯合皮層主管視覺和聽覺信息處理(圖像的記憶與識別、面孔記憶與識別、物體記憶與識別、聲樂記憶與識別等);前額葉聯合皮層主管注意力調控、規則學習、情景記憶、工作記憶、行為抑制、行為計畫與策略、發散性思維。

新哺乳類動物(如猩猩、狒狒、類人猿、人類等)大腦皮層的聯合區域與運動區域之間所建立的神經聯繫構成了各個層次行為動作(簡單行為、複雜行為、超複雜行為)的基本模式,而大腦皮層的運動區域與邊緣系統之間所建立的神經聯繫,構成了動物對於自身的各種行為模式進行價值評價,並使動物能夠優先誘發和實施具有最大價值率的行為動作,禁止具有最小价值率的行為動作。

大腦皮層是新哺乳類動物的意志器官,而意志器官的核心是聯合皮層。聯合皮層與大腦邊緣系統之間的神經聯繫決定著各個層次行為模式(簡單行為、複雜行為、超複雜行為)的價值率大小,進而決定著動物對於各個行為動作的取捨關係。

總之,意志器官的形成使動物能夠初步了解“怎么辦?”,實現了意志意識從機體的綜合意識中分離出來的進化目的。

二、意志器官生物

意志器官生物是指完整擁有感覺器官、認知器官、評價器官和意志器官的生物,主要包括新哺乳類動物(如猩猩、狒狒、類人猿、人類等)。

意志器官的形成,將會使高等動物產生兩個方面的效應。一方面,意志的本質就是人腦對於自身行為的價值關係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其客觀目的在於引導高等動物能夠實現最大的行為價值率。為此,它必須按照最大價值率法則,確立最佳的行為目標,做出最佳的行為方案和實施細則,從而完成人的各個層次的行為在時間上、空間上和邏輯順序上的合理安排,以實現價值資源的最佳配置。總之,意志器官的形成,可以使高等動物能夠確立價值目標,預測各種事物的價值變化範圍,並且合理地規劃和部署行為方案,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工作,並具備高度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深遠的預見能力。

另一方面,根據動力源的不同,人的行為可以分為四個基本層次:代謝性行為(以生物化學能作為其動力源)、生理性行為(以生理潛能作為其動力源)、個體性行為(以勞動潛能作為其動力源),社會性行為(以勞動價值作為其動力源)。意志體現了人腦對於自身行為的價值率所產生的主觀反映,當然也體現了人腦對於自身社會行為的主觀反映,其客觀目的在於引導自己的社會行為實現最大的價值率。總之,意志器官的形成,可以使高等動物能夠合理地調整自己的社會行為,合理地利用各種社會性價值資源(即勞動價值),並實現各種社會性價值資源的最大的價值率。

三、勞動價值

人類在沒有實現社會分工的時期,個人的勞動潛能將會直接轉化為使用價值,並凝聚於勞動產品之中。人類在實現社會分工之後,個人的勞動潛能不再直接轉化為其使用價值,而是先轉化為一種過渡性價值形式,並凝聚勞動產品之中,然後通過社會交換以後,再轉化為使用價值,並凝聚於社會交換之後的勞動產品之中。每個人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千差萬別的,分別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與化學特性,分別滿足人的不同形式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雖然,各種勞動產品之間不同的使用功能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比較和度量,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它們都是由勞動者的勞動潛能轉化而來,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勞動潛能。由此提出“勞動價值”的概念。

勞動價值:人們在生產某勞動產品時所付出的勞動潛能的數量,就是該勞動產品的勞動價值。

勞動價值是繼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之後,生物機體在價值循環轉化過程中的第四種過渡性價值形式,一般情況下,它總是由勞動潛能轉化而來,並凝聚於勞動產品之中,這些勞動產品一旦實現了社會交換,那么勞動價值就會立即消失,並轉化為使用價值而凝聚於社會交換以後的勞動產品之中。

由於勞動產品在生產出來以後,通常情況下並不會立即交換出去,往往需要一定的緩衝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勞動價值的消失往往存在一定的緩衝時間。一般來說,四種過渡性價值的“存活時間”長短的順序是: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和勞動價值,其中,生物化學能的“存活時間”最短,勞動價值的“存活時間”最長。

四、社會性生產價值

社會分工可以使個人的勞動能力得到加強與擴展,它相當於一種特殊的生產資料或勞動工具,用以加強與擴展個人的勞動器官。人與人一旦實現了社會分工,那么,任何人的勞動產品不再直接供自己消費,而是通過交換的方式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勞動產品。也就是說,人們不是直接從勞動產品獲取使用價值,而是首先轉化為一種過渡性價值形式(即勞動價值),然後,通過社會交換以後再獲取所需要的使用價值。這樣一來,社會性生產價值對於個人勞動能力的加強與擴展,實際上就是對於勞動價值的加強與擴展。由此,提出“社會性生產資料”與“社會性生產價值”的概念。

社會性生產資料:一切能夠對個人的勞動功能產生替代、補償、增強、擴展作用的社會分工與合作關係,就是社會性生產資料。

社會性生產資料包括社會分工(含經濟)、社會管理(含政治)與社會意識(含文化)等三個基本層次。其中,規範化的社會分工就是經濟;社會管理是關於社會分工的規則體系,規範化的社會管理就是政治;社會意識是關於社會管理的規則體系,也是關於社會分工的規則之規則體系,規範化的社會意識就是文化。

由於社會性生產資料的客觀作用在於替代、補償、增強、擴展個人的勞動功能,而所有人的勞動功能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勞動潛能,因此社會性生產資料的價值取決於它所能折算成的勞動價值的數量,由此可得:

社會性生產價值:用以補償、增強、替代、擴展每個人的勞動功能,並且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勞動價值的所有社會分工方式,就是社會性生產價值。

顯然,社會性生產價值的客觀作用在於對勞動價值產生一定的放大效應。

五、人尊與自尊類價值

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社會的複雜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產品的多樣化、複雜化不斷增長,個人的勞動產品能否符合社會的需要,能否順利地銷售出去,個人的勞動價值能否順利地轉化為產品的使用價值,將會存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產生越來越大的失效率;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個人的複雜化程度也在不斷增長,個人對於各種社會知識與社會經驗的積累時間越來越漫長,社會的現實狀態能否適應個人的需要,社會的所供應的產品使用價值能否轉化為個人所需要的使用價值,也會存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產生越來越大的失效率。總之,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相互認同的過程存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產生越來越高的失效率。由此提出“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的概念。

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用以提高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度與相互認同度,從而提高勞動價值轉化為產品使用價值的機率的所有外部事物,就是人尊與自尊類價值。

人尊與自尊類價值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人尊類價值,它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個人相對於社會的失效率;二是自尊類價值,它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社會相對於個人的失效率。

由於人尊與自尊類價值提高了勞動價值轉化為產品價值的機率,因此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等效地增加了勞動價值的數量,從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勞動價值。

歸納起來,勞動價值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由勞動潛能經過個體性勞動過程轉化而來;二是由社會性生產價值經過社會性生產過程轉化而來;三是由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經過社會性消費過程轉化而來。

六、意志器官生物的價值運行

意志類生物的價值運行特點是:

1、四個消費過程:意志類生物具有四種消費性價值(即食物類價值、溫飽類價值、安全與健康類價值、人尊與自尊類價值),因此它具有四個相對獨立的消費過程:一是,食物類價值轉化為生物化學能的過程,即代謝性消費過程;二是,溫飽類價值轉化為生理潛能的過程,即生理性消費過程;三是,安全與健康類價值轉化為勞動潛能的過程,即個體性消費過程;四是,人尊與自尊類價值轉化為勞動價值的過程,即社會性消費過程。

2、四個勞動過程。意志類生物具有四種過渡性價值(即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與勞動價值),因此它具有四個相對獨立的勞動過程:一是,生物化學能轉化為生理潛能的過程,即代謝性勞動過程;二是,生理潛能轉化為勞動潛能的過程,即生理性勞動過程;三是,勞動潛能轉化為勞動價值的過程,即個體性勞動過程;四是,勞動價值轉化為使用價值的過程。

3、兩個生產過程。意志類生物具有兩種生產性價值(即個體性生產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因此它具有兩個生產過程:一是,個體性生產價值轉化為勞動價值的過程,即個體性生產過程;二是,社會性生產價值轉化為使用價值的過程,即社會性生產過程。

理性情感 理性情感

歸納起來,意志類生物的價值運行如下圖所示:

七、理性情感與理性意識的定義

人類的意識由感覺、分析、評價和意志等四種相對獨立地意識所組成,它們分別用以解決“有什麼”、“是什麼”、“有何用”和“怎么辦”的問題,其中,意志是最高層次的意識。意志器官的形成,使高等動物(如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實現了對於自身行為的價值計算與有效控制,尤其是實現了對於其社會行為的價值計算與有效控制。語言最初產生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並隨著社會分工不斷發展而發展。藉助於語言工具,人類對於物理化學的刺激信號的感覺與分析轉化為對於第二信號系統的感覺與分析,從而跳出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人們所接觸事物的空間與時間不斷延伸和擴展,信息來源大幅度增長,信息的處理速度和傳播速度大幅度提高,人類對於外界事物的主觀反映趨於完整、準確和及時,使人類具有了高度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深遠的預測能力,因此在意志器官作用下的意識具有高度的“理性”。由此可得:

理性意識:意志器官的形成,使高等動物生物形成以對於自身行為的關聯性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從而具有高度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深遠的預測能力。

在意志器官作用下的情感,實現了對於自身行為的價值計算與有效控制,尤其是實現了對於其社會行為的價值計算與有效控制,從而使人類能夠正確地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低層次利益與高層次利益之間的關係,因此這種情感具有高度的“理性”。由此可得:

理性情感:意志器官生物對於社會性生產價值等所有價值形式所形成的主觀反映方式。

總之,意志器官的形成使生物(如新哺乳類動物)能夠初步了解“怎么辦?”,實現了從“安全與健康類價值”向“人尊與自尊類價值”轉化的進化目的,實現了從“個體性價值”向“社會性價值”轉化的進化目的,實現了意志器官從機體的綜合反映器官中分離出來的進化目的,實現了意志意識從機體的綜合意識中分離出來的進化目的,實現了“理性情感”從綜合情感中分離出來的進化目的。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

只有人類具有理性情感

在理性情感的引導和控制下,人懂得了低層次價值應該服從高層次價值,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長遠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人還懂得了價值關係是個辯證統一的關係,負向價值往往隱含著正向價值,正向價值又往往隱含著負向價值。理性情感已經形成了對於多層性價值產生多層性的選擇傾向,因而也稱之為“多層性情感”。具有這種情感的生物只有人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