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認為,直接把“理解”規定為存在本體和先驗自我,就可以謹慎地避開“關於主體和客體這個令人迷惑的循環問題”,而解釋學研究的“存在全體和歷史存在的關係,比知識論中的主客體關係更為基本”。但胡塞爾探求先驗自我的本體,只訴諸“本質的直觀”。海德格爾斷言理解即存在,沒有具體研究歷史存在的許多特殊問題,他們只是作了不充分的“短路式”研究。必須依靠解釋學,通過語言分析和“反思”,才能登堂人室,具體地發掘、把握他們所探究的世界本體。他還認為,解釋學主要是一種研究理解和解釋文本的哲學。文本既是一種符號體系,也是生活意義的客觀化。人們理解文本,不僅是從心理上重建原作者的意圖,而且總是要超越作者本來的意向,達到“可能的世界”。由於文本具有自律性,有著自生白長的能力,因此為了具體揭示存在本體,必須對文本作語義分析,其目的即在於譯解顯明意義中隱含的意義。哲學解釋學是對全部符號的語義分析,對“隱含”的意義進行“反思”,從而超驗地理解世界的存在本體即“自我”。這種白我可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把握,如歷史學通過譯解歷史文本,認識到文化世界中作為精神對象化的自我;宗教學通過澤解神聖典籍的文本,認識到人的自我;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通過譯解夢幻、本能等,認識到存在就是自我的欲望。利科的現象學解釋學融合了多種哲學成分,但其最終落腳處卻仍然是海德格爾的“存在本體”和胡塞爾的“先驗自我”。
相關詞條
-
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
內容介紹《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通過對胡塞爾、英伽登、梅洛-龐蒂、杜夫海納及以普萊為代表的日內瓦學派的現象學理論著述的深入剖析,闡述了...
內容介紹 -
現象學
現象學(phenomenology),20世紀在西方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狹義的現象學指20世紀西方哲學中德國猶太人哲學家E.胡塞爾(E. Edmund ...
概念簡介 現象辨析 發展時期 版權資訊 代表人物 -
解釋學
解釋學,又稱詮釋學(hermeneutics),是一個解釋和了解文本的哲學技術。它也被描述為詮釋理論並根據文本本身來了解文本。
簡介 定義 古典時期 現代時期 現象學解釋學 -
《哲學解釋學》
該書收集了作者在其經典巨著《真理與方法》出版之後所寫的重要論文13篇,對哲學解釋學的基本原理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並對哲學解釋學與其他哲學流派的關係進行論析...
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書籍介紹 作者簡介 相關學術 -
哲學解釋學
《哲學解釋》一書是由美國學者戴維·E·林格從加達默爾3卷本《短論集》中選編關於哲學解釋學的論文集。全書共由十三篇文章組成,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七篇文...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學術 -
解釋學之維
《解釋學之維:問題與研究》屬於教育部人文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其圍繞著西方解釋學尤其是伽達默爾解釋學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和探討,它們主要涉...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目錄 -
現象學[心理學名詞]
現象學(Phenomenology): “現象學”的詞源可上溯至18世紀法國哲學家蘭伯爾以及德國古典哲學家G.W.F.黑格爾的現象學著作,有狹義和廣義之...
起源 發展時期 方法 -
現象學及其效應
《現象學及其效應》是1994年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倪梁康。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現象學[20世紀在西方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
現象學(phenomenology),20世紀在西方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狹義的現象學指20世紀西方哲學中德國猶太人哲學家E.胡塞爾(E. Edmund ...
概念簡介 現象辨析 發展時期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