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寫給迷茫、走過彎路的你,讓你腦袋開竅,人生不再迷茫後悔。
本書探討了關於能力、選擇、行動、情緒、人脈、心智六大最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問題:
天賦和努力究竟哪個更重要?
一萬小時定律真的有效嗎?
到底應該加快腳步還是享受慢生活?
抱怨就不對嗎?
不自信的人就不容易成功嗎?
人脈需要設計嗎?
獨特才有個人魅力嗎?
......
學會自己判斷和選擇,你才不會總為自己的錯誤追悔莫及。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沒有走不直的彎路。
平衡輪、時間軸、四象限、金字塔,四大思考工具幫助你真正掌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編輯推薦
1、讀完腦袋開竅,從此人生不再迷茫後悔!本書寫給那些犯過錯,迷茫過的人,幫助他們打開思維,提高心智,掌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彎路走直!
2、作者馬華興,新精英生涯知名諮詢、培訓師。《拆掉思維里的牆》《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作者古典、《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作者、豆瓣紅人meiya作序傾力推薦。
媒體評論
幸福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所有夢想都實現,一種是放下了不該有的怨念。這本書教你擁有區分夢想與怨念的分辨力。放下不切實際的想法,人生也許從此海闊天空。
——古典新精英生涯創始人、著名生涯規劃師
對於充滿困惑和不安的職場人來說,這本書會很有幫助,不僅看得明白又有趣,還覺得實用落地,作者如手術刀般精準而犀利的話語還偶爾讓你後背冒汗,而他獨特的思維方式又會帶給你新的啟迪和思考,打破你自我設限的部分。看後讓你覺得很多事情其實可以柳暗花明,很多焦慮不安都會迎刃而解。
——meiya豆瓣紅人、《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作者
作者簡介
馬華興,資深生涯諮詢師、培訓師,全球職業規劃師。
曾在某電信運營商工作十餘年,任研究總監,後於網際網路創業。現在新精英生涯擔任生涯諮詢師。《南都周刊》職場欄目專欄作者,《心理月刊》職場欄目特約專家。
擁有豐富的生涯規劃諮詢經驗和培訓經驗。諮詢個案數百例,培訓學員數千人。
文風實在幽默,深刻有趣,抽絲剝繭般直指內心,給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之感。
曾出版暢銷書《老馬的職業“鬼”話》,為職業規劃領域最好玩的暢銷書之一。出版《大話移動通信網路規劃》,在通信網路規劃書籍中銷量最佳。
目錄
第一章當選擇遇上努力001
1.1 選擇跟努力誰重要?/003
1.2 選擇是一種能力/008
1.3 職業的黑天鵝和白天鵝/013
1.4 面對套牢的選擇/019
1.5 瞄準開槍還是開槍瞄準?/023
1.6 選擇等於責任/030
第二章 不那么容易,也不那么難041
2.1 一萬小時嚇壞了誰/043
2.2 你真的要成為“大師”嗎?/046
2.3 能幫我找找天賦嗎?/051
2.4 是否理解“刻意練習”?/056
2.5 設計出適合自己的練習心法/062
2.6 專注的小白鼠/067
第三章 要快點,也要慢慢來077
3.1 該慢還是該快?/079
3.2 快的時候:一鼓作氣/081
3.3 找到“快”的動力:逼自己/085
3.4 “慢”的時候:一休/089
3.5 一石多鳥,一魚多吃/093
3.6 太遲了?才開始/098
第四章 快樂,還是“慢樂”105
4.1 愛生活,愛抱怨/107
4.2 妒忌送來的三份大禮/115
4.3 不自信的土壤,自信的莊稼/118
4.4 給“倦怠”找個加油站/124
4.5 快樂,還是“慢樂”/132
第五章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139
5.1 “我認識馬總”/141
5.2 選準人脈地盤/143
5.3 人脈是“麻煩”出來的/147
5.4 打磨“人脈漏斗”/149
5.5 強弱連線/154
5.6 主次連線/157
5.7 找個“連線者”做朋友/159
5.8 降低人脈經營的“倦怠”/160
第六章 做自己,還是學別人167
6.1 做職業的模仿秀/169
6.2 先抄後“偷”/173
6.3 我的性格適合嗎?/176
6.4 從戰士到國王:找到自己的人生主題/181
6.5 行動是合力/188
6.6 N個“我”/195
6.7 要有用,也要有趣/201
四大思考工具令人生從此不迷茫207
致 謝235
文摘
如何從後悔中成長
本來這本書討論的名字叫《你現在的淚,都是當年腦子進的水》,但我強烈要求把那個“你”字刪去。這名字哪是光說的你啊,說的還不是我自己?想想自己現在的工作、看著自己手裡的股票、聽著自己孩子的哭鬧,這不都是當年腦子進水造的孽嗎?
我們總會在衝動和猶豫不決之間打擺子。此時,往往各種名言警句就成為燈塔。張老師會說:“迷茫了要停下來。”於是我們就開始等著。李老師又說:“你得先行動,動了之後就發現機會了。”於是我們就馬上開工。但似乎每次都踏錯了步,等著的時候錯過了機會,馬上開工又很快覺得那么彆扭。就這樣總踩不到點子上,亂了節奏便失去了重心,東倒西歪起來。
開復哥在各種演講中經常提到一句話: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
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
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這句話特別療愈,以至於我在很多次諮詢結束後都把它送給我的客戶。半年以後,當我問客戶還對什麼有印象時,他說這句話最有印象也最重要。
但是,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句話,是否真的琢磨過這句話呢?
它說了三件事:改變、接受和分辨。我發現,它們是有順序的。
假如咱們搞錯了順序,那就很可能犯錯。比如下面的例子。
郭大俠:“我以前是行銷助理,現在已經辭職,準備去做管理諮詢顧問。但我投了幾十份簡歷,那些牛公司都沒反應,怎么回事啊?”
黃女俠:“我現在在A組織,事業單位,幹得挺沒勁的,但是這兒穩定啊,所以我就想這么混下去。可我總覺得空虛,我該怎么辦?”
這兩個問題代表了千千萬萬個職場人事業生涯的困惑。而這兩個問題都跟開復哥那句話有關。
郭大俠問題的原因是:他確實有勇氣來改變,但是他要改變的是當前不可改變的事情。
而黃女俠問題的原因是:她混下去確實有點像接受,但她卻接受了可以改變的事情。
這兩位玩反了。
為啥他們玩反了呢?因為他們沒先做“分辨”。
這就是改變、接受和分辨的先後次序。
1.先分辨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
2.然後接受不能改變的;
3.再然後改變可以改變的;
4.最後進行再循環。
我們的人生就是在時間軸上反覆打怪的過程。我發現,在我打怪比較傻逼的時候,都是把這三個順序玩反了,不去分辨這些怪到底是踩地雷練級的小鬼,還是需要組隊攢藥花時間對付的BOSS。於是,要么沒練好就單挑BOSS被秒,要么把小鬼當大BOSS繞著走永不升級。而一旦我能分辨出來了,那就算是走了人生角色扮演遊戲的正路,心態好了,方向有了,能力也提升了,舞台也大了。
這就是這本書想跟各位討論的事情:當腦子裡的水已然變成了淚,下次如何讓腦子少積點水,如何能少在事後狂抽自己嘴巴子。
我把這些日子的體悟,在本書里,按不同領域做了分解:
能力:它既不像我們想得那么容易,也不像我們想得那么難;
選擇:選擇的核心不是方向,而是方法;
行動:掌握好快和慢的節奏,才會踩好點;
情緒:壞情緒並不害人,我們怎么讓壞情緒幫我們;
人脈:玩好人脈的步伐在哪裡,怎么邁開第一步呢;
心智:到底什麼是“做自己”,怎么“做自己”才能有感覺。
同時,每章後邊,都會佐以一個小工具,讓我們玩得更實用落地。
更好玩的是,在最後的最後,送給各位一個更給力的禮品。四個原型工具把我們的生活觀察得清楚、明白、真切。假如我們的生活有了不爽的事,用這四個工具中的一兩個一定會帶來不一般的體會。
寫到此處,我發現,寫出來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當我自己鬱悶、犯傻、愚蠢、困惑的時候,我的朋友們就指著我的臉說:“你自己撒泡尿照照,你現在的狀態跟你的那些諮詢者找你的狀態一個樣。你這不就是剛給別人治了腳氣,自己卻撓自己的爛腳?”這搞得我很囧,我問他們咋辦呢,他們說:“大哥,你自己寫了書了,你按自己寫的書做,就行了。”
看來,即便知道腦子怎么進的水,也沒法一下子那么快就脫水。不妨就把這些水和淚變成文字。咱們一起痛哭流涕,一起深惡痛絕,一起恍然大悟,一起拍手稱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