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構

族群的解析第一節 中國的族群觀第一節 語言和族群文化第一節

內容介紹

本書是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民族文化與多元一體》和1996年國家人事部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科技活動重點資助金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關係新觀察》的研究成果,重點介紹和討論了國內外的族群理論,突出前沿,填補了國內族群理論研究的空白。
本書在辨析族群、種族和民族的名實源流的同時,介紹了國外族群理論,對族群作新的觀察和分析;在討論中國族群觀念的時候,分析了民族識別和民族區域自治的背景,強調了種族、族群和民族的互相滲透;還深入分析了語言和族群文化、民族與國家、多元一體與民族主義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中國族群生活方式的變遷;最後,展望了族群理論的一些新視角和發展趨向。
族群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具有超強的生命力,也具有非凡的可塑性;容易適應“國家話語”,為多種社會衝突和社會革命提供了動力,既給人類帶來希望和信心,也同樣容易引起兵戎相見。族群研究要通過揭示族群的本質和演變,使人們超越偏見,增加寬容,讓國際和平多幾分希望,這,就是本書用意所在。

作者介紹

納日碧力戈,男,蒙古族,1957年10月30日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人類學民族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1982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198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獲法學(民族學)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民語三系,獲文學(語言民族學)博士學位。1992~1994年獲英國外交部高級獎學金和三一學院牛頓基金“蒙古及內亞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員會”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做社會人類學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和田野實踐,尤其關注族群理論和象徵符號。1996年始承擔國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現代化進程中的少數民族人文生態》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關係新觀察》。1997~1999年參加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南昆鐵路建設與沿線少數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課題,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潞城鄉各煙屯的藍靛瑤社區進行了累計5個多月的田野調查,並發表了調查報告;1998年開始參加中國台灣清華大學《亞洲季風高地與低地的社會與文化?雲貴高原的親屬與經濟》課題,在同一地區做田野工作。著譯有《姓名論》、《種族與民族概念的互滲與演進》、《文化的解釋》(合譯)等專著、譯著、論文、譯文100餘部(篇)。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族群的解析
第一節 族群、種族與民族:名實之辨
第二節 族群的結構、符號和實踐
第三節 族群新觀察
第二章 族群理論諸說
第一節 族群原生論
第二節 族群現代—想像論
第三節 族群神話—符號叢論
第四節 族群邊界論
第五節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族群理論
第三章 中國的族群觀
第一節 種族觀念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種族、族群和民族的互滲
第三節 民族識別
第四節 民族區域自治
第五節 現代背景下的中國民族
第四章 語言和族群文化
第一節 語言的性質
第二節 語言和族群思維
第三節 語言、咒語和神話
第四節 語言和姓名
第五節 語言強勢與政治操作
第五章 民族與國家
第一節 民族文化與國家政治
第二節 全球開放與國家疆界
第三節 隱喻和轉喻的跨文化置換
第四節 理想與現實
第六章 多元一體的評析與民族主義的討論
第一節 放群與國家多元一體的人類學背景
第二節 中國的民族主義及其概念分析
第三節 民族的構建與流動的邊界
第四節 對民族主義理據的商榷
第五節 族群社會記憶與民間信仰
第七章 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中國族群生活方式變遷
第八章 結語:族群研究的文本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