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現代人文:中國思想·中國學術》主要內容:創新不僅體現了解放思想的實質,而且是解放思想的起點和基礎。在人的認識過程中,思想解放需要觀念創新做先導。觀念更新可以推進思維創新,並進而推動思想解放。
目錄
前言
優秀論文
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
從“精神鴉片”到“社會資本——改革30年中國宗教的變遷
從創新看新一輪解放思想
核心價值體系:社會資本的支撐性要素
天人合一:意義與爭論——地震災後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新思考
論幸福的多維視角及其意蘊
人文精神的張揚與當代法治、社會公平的思想基礎
中國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啟蒙——兼論周代是中國思想史上“‘人’的覺醒”時期
伊羅生、《中國論壇》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現實的抉擇:近代中國反傾銷法規的歷史命運
近代上海港臨港集聚形成的機制
王元化的《文心雕龍》研究——有情志有理想的學術
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莎學事業的發展
漢藏二族,血肉相連——生物學與語言學的視角
新世紀的語言環境和上海話的變化
消極補償:中國特色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實踐
禮儀之邦為何被妖魔化——文化戰略與翻譯進程思考
觀念變革推動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
中國基礎教育發展中問題的反思與前瞻
語言套用的國家戰略與漢語教育的歷史思考
新國富論:農民工教育發展是基本的國家利益,是中國未來的國富源泉
人選論文摘要
核心價值體系的哲學意蘊
論道德權利與勞動關係的和諧——新《勞動契約法》的倫理意義解析
論公平與效率的價值觀基礎與實踐原則
論推動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中國化
《大學》和《政治自由主義》之間
道家和平思想研究的當代視界
中國古代傳統和諧思想及其現代意蘊
“無君子則天地不理——一苟子“心與道”關係片論
繼承發揚傳統道德,建設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構建
文化復興視域下的和諧與現代化
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中的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30年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發展歷程
中國技術系統的價值選擇研究
現代領導思維的創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套用研究
對市場體制下信仰重構的思考
全球化與“藏天下於天下——試析全球化時代中國戰略文化重塑的一種路徑
莫爾的烏托邦不是空想世界——莫爾理想政治觀評述
角斗娛樂的現代啟示——關於“古羅馬角鬥士”議題的系統評價
中共黨史上“階級”概念的演變
對中國近代思想家解決我國人口過剩問題方案的述評
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發展概述及其歷史價值研究
20世紀50年代京劇史探微
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徵與文化貢獻
偉大的轉折是如何實現的——論鄧小平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貢獻
略論語言接觸與文自轉型
文化批評的當代轉型與文藝學的學科重建
“朋一友”的詞源學和現象學釋義
內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
用異端向正統挑戰的阿多諾
審美批評的限度與可能——從批判理論看當代審美批評的建構
論廣東土地革命時期含“主義”的辭彙
偽滿洲國的“附逆作品
《祖堂集》助動詞研究
永恆的藝術魅力全面的藝術感受——從琵琶演奏入手新解《琵琶行》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復調創作
回望20世紀末期中國電影美學
論中國電視劇的學術身份
影像文化瀰漫全球的時代——中國人文影像發展面臨的境遇
消費文化視域下的話劇市場熱點剖析
唐五代北宋繪畫與詞
儒家德育範式的理論建構
論大學的精神:保守的勇氣
我國學費的變化趨勢與對策分析
“預設與生成活動中師幼互動”現狀調查報告
遊學——大學教育中的輕騎兵
美國高等教育布局的特點與啟示
都市教育與鄉村教育
生命哲學視野下對兒童死亡教育的反思
作用
觀念對思維創新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啟發思考的作用。平時所謂要“敢想”、“開動腦筋”、“勤于思考”,說的就是用觀念推動人們去思維。科學的觀念可以促使人們去想問題,“願意去想、敢於去想”。
而如果思想僵化,陳舊觀念發揮作用,則會成為思想懶漢,思維停滯。
(2)突破思維定勢的作用。人的思維方式具有習慣性,自發性,遇到新問題會不自覺地沿用以往經驗,沿襲習慣的思路去尋求答案,這是一種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阻礙人們尋找和探索新的思維方法,限制著人們的思維空間,對創新思維是不利的。科學觀念能幫助人們增強思維的主動性、創新性,幫助人們突破思維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