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文學思潮史論》從史與論的結合上對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的接受背景、發展軌跡、形態類型作出了整合性描述,同時也含有重新建構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的意圖。因是史、論的融合,“史”的“過程”描述相對簡約,避免了同已有的“思潮史”所敘述的內容重複,集中展示了著者自己確立的文學思潮觀,並以此展開對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特徵及在此特徵規約下形成的文學流派、文學現象的論析,使文學思潮的研究更接近於本體意義上的“精神潮流”的揭櫫,同時也考察了與文學思潮相對應而生成的創作現象,使文學思潮的研究真正落到實處。
編輯推薦
《現代中國文學思潮史論》的整體構想,是通過對以往思潮觀的反思與比較,提出文學思潮研究的可取理念。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論現實主義文學思潮,主要闡述中國新文學中的七種現實主義形態,每種形態又有與之相對應的文學流派、文學創作。現實主義思潮是中國新文學的主潮,這一編將是重點論述部分。中編論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概括中國浪漫文學的自身特色,並以20世紀前半期的三個時期(五四極盛期、30年代轉型期、40年代深化期)述述其發展、變化特點,又對幾個主要浪漫文學流派做出描述與評估。下編論現代主義文學思潮。這股思潮在現代文學期間影響最小,但也有輸入/接受背景,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幾種文體類型都產生過接近現代派的文學流派(如象徵主義詩歌、唯美主義戲劇、新感覺派小說等)。本編以一章對各個時期現代主義思潮及其多種表現形態作整體梳理和描述後,又敘述了三種對中國新文學影響相對較大的現代主義文學形態,旨在使現代主義在中國新文學中的接受狀況有較為明晰的呈示。
作者簡介
王嘉良,1942年生,浙江上虞人。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主持該校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省高校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擔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茅盾小說論》、《蕭乾評傳》、《戰時東南文藝史稿》、《魯迅雜文的詩學意義闡釋》、《浙江20世紀文學史》、《中國新文學現實主義形態論》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新華文摘》等刊物發表論文二百餘篇。有七項成果獲浙江省人民政府獎,1992年獲全國首屆曾憲梓獎二等獎,同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引論
上編現實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章 現實主義文學的主潮地位
第二章 啟蒙現實主義
第三章 人道現實主義
第四章 社會批判現實主義
第五章 “為人生”現實主義
第六章 風俗文化現實主義
第七章 心理體驗現實主義
第八章 政治化現實主義
中編浪漫主義文學思潮
第九章 浪漫文學在現代中國的接受與走勢
第十章 激情型浪漫文學
第十一章 感傷型浪漫文學
第十二章 “革命浪漫蒂克”:準浪漫文學
第十三章 田園詩情型浪漫文學
第十四章 “傳奇”型浪漫文學
下編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
第十五章 現代主義思潮的來源與接受效應
第十六章 唯美主義戲劇
第十七章 象徵主義詩歌
第十八章 新感覺派小說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現實主義文學的主潮地位
在中國20世紀文學思潮中,現實主義一直占據著主潮地位,這既取決於中國的“特別國情”和中國文學傳統的深厚積澱,同時也同現實主義精神與文學應當承擔的使命要求相對應,所以即便文學發展到今天,現實主義依然是應當弘揚的“主旋律”。
但需要指出的是,就中國新文學思潮研究而言,恐怕沒有一種文學思潮像現實主義那樣遭受如此起落不定的命運了。早先,現實主義研究在中國成為一門“顯學”,對其所作理論研究的論著之多超過其他任何一種文學思潮。這或許是由於現實主義曾一度形成一統天下的局面造成的。雷納?韋勒克在20世紀60年代就指出過由於主流意識形態主宰文學創作使現實主義在蘇聯和中國特別興盛的事實。他認為:“關於現實主義概念的討論,一百多年前曾在法國引起辯論,如今又成了大家關心的題目。在蘇聯及其所有衛星國家,我想甚至連中國在內,'現實主義'或者確切地說'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被官方規定為唯一許可的文學創作方法。關於現實主義的確切含義、歷史和未來,人們進行著無盡無休的爭論,發表的文章汗牛充棟,其範圍之廣超過了我們在西方可以想像的程度。”①然而,同樣令這位西方文論家始料不及的是,當一種文學思潮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後,現實主義在中國似乎又成了最不討巧的話題,如今流行的是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汗牛充棟的研究文字是對各種形式的現代主義文學的討論,對現實主義的研究反見冷落的態勢。這也無怪。文學研究作為對實際存在的文學現象、文學思潮的積極回應,它必須面對實際發言,20世紀世界範圍內的文學實存狀況是多種文學思潮競相爭雄而又以現代主義一路領先,中國文學一旦走出封閉面對世界,人們以開放的姿態順同世界文學潮流,不再服膺於原先的獨尊現實主義,甚至表現出對這種“獨尊”的反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過,打破現實主義的“定於一尊”的地位,並不意味著現實主義本身是毫無價值的,它在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無足輕重的。事實當然並非如此。而且,由於過去對現實主義的過度張揚使人們對其由敬畏而入於冷漠,對其的研究也一度處於冷落狀態,由此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因研究未曾深入,現實主義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形態和複雜表征並未得到應有描述,因而這一思潮的內在規律及其多種走嚮往往含混不清。由此看來,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現實主義不但應是不可或缺的話題,而且還因過去對其的種種誤解現在應是首先面對並著重探究的話題。本章討論中國現代文學思潮中現實主義的主潮地位,重在探究新文學首選現實主義的必然性,展示現實主義文學的多種範式與形態,揭示各種形態的不同功能、特質與價值取向,總結其利弊得失,以澄清對現實主義的種種誤讀,也以期對當下文學繼續弘揚現實主義傳統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