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企業文化

現代中國企業文化

《現代中國企業文化》主要內容: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企業如何實現“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如何用文化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戰略體系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是《現代中國企業文化》所要認真研究和回答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企業文化》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郝趁義,河南省平頂山市人,1960年出生,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中鐵十八局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兼任中國生態道德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學科特約研究員。1978年參加工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八師戰士、班長、師教導隊學員、團警衛排排長、組織股幹事。1984年隨建制兵改工,歷任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三處黨委組織科副科長、人事科科長、黨委副書記、處長。1998年以來,歷任鐵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副局長、中鐵二十局副局長、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總經理、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公司總經理、中鐵十八局集團公司董事長。多年來,結合工作實際,悉心研究企業和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理論,曾在國內一些重要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並多次獲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企業文化及其內涵
二、企業管理理論的演化
三、西方企業文化理論評價
四、社會主義企業文化的發展階段及其價值意義
第二章 企業文化的基本特徵
一、企業文化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
二、企業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
三、企業文化的巨觀層次特徵
四、企業文化的中觀層次特徵
五、企業文化的微觀層次特徵
第三章 企業文化結構
一、企業文化的內在結構
二、企業文化的外在結構
三、企業文化內涵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第四章 企業文化功能
一、凝聚群體意識
二、促進情感溝通
三、激勵進取精神
四、規範員工行為
五、增強輻射傳遞
六、提高經濟績效
第五章 企業價值觀
一、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
二、企業價值觀的內容和作用
三、企業價值觀的特徵
四、企業價值觀的選擇
第六章 企業精神
一、企業精神的地位與作用
二、企業精神的特徵
三、企業精神的設計與表達
四、企業精神的培育與考核
第七章 企業道德
一、企業道德的含義與結構
二、企業道德的作用
三、企業道德重在建設
第八章 企業形象
一、企業形象的含義與特徵
二、企業形象的內涵與外延
三、企業形象的塑造與傳播
第九章 企業經營管理理念
一、經營管理理念是企業發展的精神基石
二、經營管理理念體系
第十章 企業制度
一、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
二、企業制度建設
第十一章 企業家文化
一、企業與企業家
二、企業家與企業文化
三、企業家素質與企業家精神
四、企業家隊伍建設
第十二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
二、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生產模式
第十三章 學習型企業
一、學習型企業理論
二、企業文化與學習型組織
三、學習型組織的創建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近代民族資本主義與革命根據地的企業文化並存期。
在鴉片戰爭後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的民族工業,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之間一直存在矛盾和鬥爭。這種鬥爭表現在思想方面就構成了中國近代企業文化的主線。它突出的特點是強調服務社會的精神,自強、自立、愛國的民族精神,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和精神。當時的企業家大都具有“富國”、“強國”、“實業救國”的思想。由范旭東等創立的久大精鹽廠、永利鹼廠,之所以能在逆境中頑強生存下來,並能夠發展壯大,就在於他們堅持了四條信念:
(1)我們在原則上絕對地相信科學;
(2)我們在事業上積極發展實業;
(3)我們在行動上寧願犧牲個人、顧全團體;
(4)我們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莫大光榮。
這四條體現出民族企業家深厚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信念,是中國企業文化思想中極為寶貴的精華。范旭東本人一生志在“為國家創事業”、“為國家苦幹”,因此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進步象徵”。毛澤東稱他是“工業先導,功在中華”,對他實業報國精神給予了的充分肯定①。
舊中國的企業文化具有極為濃厚的儒家傳統色彩,即重視人的價值,強調以人為中心。許多取得成就的企業家,在他們創辦的企業內無不特彆強調“仁者愛人”的仁學思想,無不重視培養和創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同心同德的環境氛圍。由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辦的舊中國規模最大的民族資本工業,雖幾經帝國主義的排斥與壓,制,險些慘遭厄運,但是終於死裡逃生,“一花獨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企業內部實際貫徹了人和精神。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它的實際意義。
1931年,第一個工農政權在江西革命根據地建立,並逐漸創辦了蘇區公管工業企業。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廠的數量與規模都發展很快。延安時期開展的整風運動與大生產運動,又進一步推動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兵工廠、紡織廠等陸續建成投產。縱觀這一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其突出特點表現為特彆強調生產要服務於革命戰爭和根據地人民民眾生活的直接需要。在企業內部貫徹無私奉獻、艱苦奮鬥、不計報酬的戰時共產主義道德要求,實行民主管理的原則,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企業管理的主要手段。當時,中國共產黨的負責同志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參加了大生產運動。
第二階段:建國後的企業文化。
共和國成立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企業的私有性質向全民和集體所有制的過渡,一大批新興企業拔地而起,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職工生活顯著提高,民眾當家作主意識強化。這一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主要通過愛黨、愛社會主義、愛集體的教育,煥發職工的革命熱情與工作積極性。具有代表性的是50年代鞍鋼的“孟泰精神”,60年代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把愛國、愛社會主義同“愛廠如家”聯繫為一體,突出強調“忠於職守”、“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勤奮工作”、“多奉獻少索取”的精神。這種企業文化在一定意義上說是革命戰爭年代軍事共產主義思想的繼續,在建國初期與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曾經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是它也反映出傳統計畫經濟體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要弱點,即不重視個人利益,國家的直接管理與統一分配製度,又削弱和淡化了企業應有的市場觀念與競爭觀念。在60年代就已暴露出它的弊端。因此,企業體制改革與企業文化重塑乃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企業文化。
發韌於1979年的改革,首先從舊的僵化的經濟體制方面打開缺口,隨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開始向傳統的落後管理方式提出挑戰。現代企業必須採用與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需要相適應的方法去管理已成為大多數企業家、管理者、經濟學界的共識。
企業家走進課堂,管理學成為20餘年繹久不衰的熱門學科,這在中國大地上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與此同時,國外關於企業文化的代表性論著相繼出版,被稱為“西方企業成功管理的真正奧秘”的企業文化也成為企業家和理論工作者潛心研究的重要課題。不少企業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國家需要以及對國內外市場未來的發展變化趨勢的預測,制定了近期與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了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確立了體現本企業特色的企業精神,規定了經營方法、手段和職業道德規範。企業文化在我國正在由點及面、由淺人深地發展,初步顯示出它的威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的企業有了巨大的進步,中國企業的品牌逐漸叫響世界,“中國製造”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中國的企業能夠揚名世界,源於中國產品的質量優勢、成本優勢、服務優勢,更源於這些企業的文化優勢。雖然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理論在中國形成的較晚,但是將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手段並不是近20餘年的事情,企業文化從企業產生之初就存在,並伴隨著中國企業的成長而不斷豐富其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