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又叫現代智力七巧板,是在傳統七巧板基礎上引用了現代高等數學的幾何學、拓樸學和線性規劃原理設計了現代“智力七巧板”。由七塊不規則板塊構成:圓、半圓、三角形、梯形、角不規圖形(又稱直角板)、圓不規圖形(又稱大板)。如圖:規則:翻轉和擺放七塊板的位置,完成拼圖。
起源與傳承
七巧板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傳統的七巧板是從我國宋代的“燕几圖”演變而來的,設計原理出自西周時代的“勾股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最後成熟時代在明末清初。大約在十九世紀初,七巧板首先傳入到歐洲,歐洲人稱其為“Tang ram”“唐圖”,意為“中國的圖板”。1805年,歐洲出版了《新編中國兒童謎解》一書,向人們介紹了七巧板的拼圖。後又傳入美洲,1817年後,英、美、法等國家先後都有專門研究七巧板的著作問世,因能啟迪智慧,美國人現在還在流行著全國性的“全美拼圖錦標賽”。據官方統計,有85%以上家庭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首富比爾·蓋茨、前總統卡特都是這項活動的狂熱愛好者。美國有一位計算機專家為此開發了七巧板的拼圖程式。七巧板實質上早已成為世界性的益智玩具。
然而,傳統七巧板中三角形太多,三角形重複一多,變化就少,因而影響和限制了它的拼圖功能。為了拓展七巧板的功能,圖形科普學研究者樓珠球老師在傳統七巧板基礎上引用了現代高等數學的幾何學、拓樸學和線性規劃原理設計了現代“智力七巧板”。它的外觀看似簡單,實則與傳統的七巧板大不相同,拼裝起來奧妙無窮,創造天地無限廣闊。因而,在廣大青少年中迅速流傳開來,已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智力型愉快教育用品。
現代智力七巧板與傳統七巧板相比,外觀迥異,卻都具有極為相似而嚴謹的數學規律。假定其中一塊板邊長是1,則其他邊長均為1與√2的加減組合,各內角都是45度的整倍數……這些都體現了現代七巧板與傳統七巧板的內涵數學原理的統一。
現代智力七巧板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七巧板“圖案量少、形象單調、沒有弧線”的缺點,被國家專利局評選為“中華優秀專利”。目前,“智力七巧板”已能拼搭出兩千多種形象生動、活潑的圖案,新的圖案還在不斷地湧現。開展“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動,有利於激發少年兒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開發少年兒童的智力,鍛鍊動手動腦能力,啟迪創造意識。在全社會普遍關注青少年創造教育的今天,“智力七巧板”的出現受到了眾多科學家和教育家的廣泛讚譽。
“智力七巧板”活動的普及,必將為充實學校科技課、活動課的內容,豐富少年兒童的課餘生活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將在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進程中發揮催化劑的作用。
﹡註:歷史記載部分摘自《中國民間玩具簡史》136-161頁。
圖片:
現代七巧板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