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派

班派,古稱為昭穆。《禮記》:“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這說明,“昭穆”即現俗稱班派,表示一個姓族的輩份順序,這在舊時代,是受到普遍重視的。班派字一般由老祖宗排定,後輩人則依班派字命名。看那班派名字,就知道他在本族的輩份。不過這是男丁們的事,女子是只知道自己的輩份而不依派命名的。有些姓族則用名人贈詩贈聯作為班派字的,例如某地酈姓的班派:“惟仁隆自天,崇興集由德;敬修光乃祖,永遠世芳澤。”就是明成化年間陳白沙先生的贈聯。

簡介

班派,古稱為昭穆。 《禮記》:“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這說明,“昭穆”即現俗稱班派,表示一個姓族的輩份順序,這在舊時代,是受到普遍重視的。班派字一般由老祖宗排定,後輩人則依班派字命名。看那班派名字,就知道他在本族的輩份。不過這是男丁們的事,女子是只知道自己的輩份而不依派命名的。有些姓族則用名人贈詩贈聯作為班派字的,例如某地酈姓的班派:“惟仁隆自天,崇興集由德;敬修光乃祖,永遠世芳澤。”就是明成化年間陳白沙先生的贈聯。南山陳氏的:“先德開基永遠尊崇大典,象賢纘緒用光啟佑鴻猷。”則出自瓊州人,明嘉靖解元,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忠銘贈聯。邵陽八甲李氏班次:應嗣繼仁子,志文仲顯廷,祖宗永世德,時長開佑增。續班:本正發祥懋,肇啟有忠純,立學光前代,家傳瑞運新,聲華成盛業,孝義一庭榮。

傳承

這些班派字由於姓族的散聚、分支發展,往往出現雖同姓同宗,但村落不同而有完全不同取字的現象。據考察,全國比較統一班派取字的姓族有孔、孟、曾、趙等姓。

舉例

趙氏班派字據《趙氏天源族譜》記載,系由宋太祖趟匡胤所定。趙匡胤取代周朝建立宋朝,登上皇帝寶座,於乾德二年即命丞相趙普主修玉牒(皇家族譜)。這位大宋皇帝始祖,倒不像秦始皇那樣,作萬世相傳之想。他有感於五代十國的治亂興替,認為一人傳之子孫,可達萬世之遠,而國家(皇權)興廢存亡,只在朝夕之間。而且他意識到儘管出於皇族,隨著時代遷移,後人必然出現貧富貴賤的分化。因此,他制定族譜的目的並非炫耀“家世淵源”,而是傳給子孫後代明白源流出處,睦族和親,互相扶持。待到玉碟修好之後,他為玉碟題了一篇銘文,共42字,原文如下:“若夫元德允良,令德宜崇;師古希孟,時學光宗; 良友彥士,登爾必公:不惟世子?與善之從;伯仲叔季,承嗣由同。”趙匡胤原有兄弟五人,長幼均早天無嗣,餘下匡胤、匡義、匡美三人。趙匡胤命人將銘文單字打亂,隨意組合為三等份,作為三房班派字。於是匡胤得十四字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學”,因匡胤系太祖,後人稱這一派為“太祖派”。匡義所得十四字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匡義當時封晉王,後繼兄位為太宗,後人稱這一派為“太宗派”(現居新會三江、古井,台山浮石均系太宗派)。匡美所得十四字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 古光登”,匡美當時封秦王,死後追贈為魏王,後人稱這一派為“魏王派”。斗門趙姓均屬這一派,由魏王八傳孫趟憚夫開基傳下,現履大赤坎、南門、斗門南村、小赤坎、碰涌等地。

趙氏這些班派字,依例是接續循環使用的,即到了第十五代即以第一代派字命名。但宋朝三百多年歷史,大約到了第十代到十二代之間,宋朝就覆滅了,趙氏族人面臨被元人搜尋殺戮的危險,於是紛紛南逃,而且在命名上不得不有所改變。如趙梅南,原名嗣煥,其名應依古字命名,但其子孫在元代及明初皆不依派命名,直到第十五代才恢復遵派命名。到了近世,由於時代變遷,族人命名是多不遵派用字,只大概知道自己屬什麼班派;而到當今,恐怕不少青年人連自己屬什麼班派也惘然了。

其他相關

還須說明的是,古人有名有字,小孩出生,即由長輩取名,到了二十歲即命字戴冠(《禮記》:“男子二十冠而字”),表示已是成年人。鄉間俗例,是男子娶妻才命字的。因而姓族中,名有名派,字有字派。我們前面所說的是名派。至於字派情況較為複雜,而且當今青年人結婚,已不甚重視依舊例取字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