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植物基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 附錄24 規定:珍珠透骨草為
大戟科植物地構葉 (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 Baill.) 的全草。夏秋兩季采割,除去雜質,乾燥。
《中國植物志》第44卷 第二冊 P8:地構葉,別名:珍珠透骨草(江蘇),瘤果地構葉(山東、甘肅)
民間經驗,廣州市場珍珠透骨草藥材中,時常混有同科同屬植物 廣州地構葉(Speranskia cantonensis (Hance) Pax et Hoffm.),2010版中國藥典僅在附錄中收載,且非大宗藥材,所以並無權威的資料參考。
植物特徵
莖圓柱形或微有棱,長10~20厘米,下端直徑1~2毫米;表面淡綠色至灰綠色,被有灰白色柔毛;質堅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多捲曲皺縮,灰綠色,被灰白色柔毛;質脆,易脫落。有時花序上留有圓形小花和果實。氣微,味淡。以色綠、枝嫩、帶有珍珠狀果實者為佳。主產山東、河南、江蘇。此外,甘肅、山西、陝西亦產。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25--50厘米,分枝較多,被伏貼短柔毛。葉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8--5.5厘米,寬0.5--2.5厘米,頂端漸尖,稀急尖,尖頭鈍,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疏離圓齒或有時深裂,齒端具腺體,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被柔毛或僅葉脈被毛;葉柄長不及5毫米或近無柄;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總狀花序長6--15厘米,上部有雄花20--30朵,下部有雌花6--10朵,位於花序中部的
雌花的兩側有時具有雄花1--2朵;苞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1--2毫米;雄花:2--4朵生於
苞腋,花梗長約1毫米;花萼裂片卵形,長約1.5毫米,外面疏被長柔毛;花瓣倒心形,具爪,長約0.5毫米,被毛;雄蕊8--12(--15)枝,花絲被毛;雌花:1--2朵生於苞腋,花梗長約1毫米,果時長達5毫米,且常下灣;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頂端漸尖,疏被長柔毛,花瓣與雄花相似,但較短,疏被柔毛或緣毛,具脈紋;花柱3,各2深裂,裂片呈羽狀撕裂。蒴果扁球形,長約4毫米,直徑約6毫米,被柔毛和具瘤狀突起。種子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急尖,灰褐色。花果期5--9月。
產於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四川。生於海拔800--1900米山坡草叢或灌叢中。
藥品簡述
藥名:珍珠透骨草
漢語拼音:TOUGUCAO
英文名:珍珠透骨草 Trberculate Speranskia Herb透骨草 Garden Balsam Ste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珍珠透骨草Herba Speranskiae Tuberculatae
原植物Caulis Impatientis
⒈地構葉Speranskia tuberculata (Bge.)Baill.
⒉鳳仙 Impatiens baslamina L.
性味:甘,辛,溫。
歸經:入肺經、肝經。
功能:祛風除濕,解毒止痛。
主治:用於風濕關節痛;外用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藥材基源:
大戟科地構葉屬植物地構葉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 Baill.、
鳳仙花科草本植物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
紫葳科角蒿屬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
豆科野豌豆屬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的全草、
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 Rehd.的全株。
採收儲藏:夏秋采。
炮製:洗淨,曬乾,切碎用。
化學成分
透骨草鳳仙的發芽嫩枝含吲哚-3-乙腈(Indole -3-ace-tonitrile)。
莖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 (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締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 glucoside)。
葉含1,2,4-三 羥基萘-4-葡萄糖甙(1,2,4-TrihydroxynaphCha-lene-4- glucdoside)與山柰酚及山親酚-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
鳳仙全草含對羥基苯甲酸、龍膽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k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另含東莨菪素(scopoletin)。
葉含肉桂酸酯類、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及山柰素。莖含山柰素-3- 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車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此外,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醌(lawsone)及指甲花醌甲醚。
藥物配伍
⒈配附子,除沉疴,治頑痹尤效。
⒉配蒼朮,治風濕痹症,一燥濕偏長,一止痛有功,兩藥相須為用,祛濕止痛,功效大增。
⒊配伸筋草,治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屈伸不利,肢體麻木,筋骨攣縮,有伸筋透骨之效。
⒋配雞血藤,補肝益腎,活血止痛,久痹屬虛者最為相宜。
⒌配白鮮皮,治療濕疹熱瘡。
⒍配桑枝,祛風止痛,治風痹最效。
⒎配威靈仙,用治風、寒、濕痹,皆奏奇功。
常用配方
⒈治風氣疼痛,不拘遠年近日:透骨草二兩,穿山甲二兩,防風二兩,當歸三兩,白蒺藜四兩,白芍三兩,稀薟四兩(去莖用葉,九蒸九曬),海風藤二兩,生地四兩,廣皮一兩,甘草一兩。以上為末,用豬板油一
斤,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錢,酒下。(《周益生家寶方》)
⒉治風濕性關節炎,筋骨拘攣:透骨草三錢,制川烏、制草烏各一錢,伸筋草二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⒊治腫毒初起:透骨草、漏蘆、防風、地榆等分。煎湯綿蘸,乘熱不住盪之。(《楊誠經驗方》)
⒋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蘚皮、艾葉。煎水外洗。(《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種子扁圓形或扁卵圓形,長2-3.5mm,寬2-3m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細密疣狀突起及短條紋,一端有突出的種臍。質堅硬,剖開後,種皮薄;子葉2枚,肥厚,半透明,油質。氣微,味淡,微苦。以顆粒飽滿者為佳。
顯微鑑別
種子橫切面:外種皮外被腺毛及非腺毛。下皮層1列細胞。色素層細胞含棕紅色物質,外側近下皮層分布有大形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針晶束。內種皮1列細胞,壁稍增厚。子葉薄壁細胞含症粉粒及糊粉粒。
粉末特徵
淺棕色。
⒈種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有腺毛或非腺毛。
⒉腺毛頭部單細胞或2-8細胞,直徑20-60μm;柄為單細胞。
⒊非腺毛為單細胞,與腺毛同含黃棕色物質。
⒋含草酸鈣針晶細胞橢圓形,針晶長約50μm。
⒌內種皮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增厚。
功能
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解毒目痛。主風濕痹痛;筋骨攣縮;寒濕腳氣;腰部扭傷;癱瘓;閉經;陰囊濕疹;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
附方
各家論述
2.《靈秘丹藥箋》:熱毒。
3.《山東中草藥手冊》:祛風濕,活血,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