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玩物不喪志》遴選了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發表在報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內容的不同分為十二冊,即《古風猶存》《陋俗與惡習》《小曲好唱》《讀城記》《阿Q永遠健在》《國病》《浮生百味》《玩物不喪志》《情愛告白》《文人與裝鱉》《文章正宗》《大家評大家》。概言之,《玩物不喪志》中的這些文章主要與人生問題、社會問題和風土藝文諸方面相關。
目錄
論雅與俗
談“幽默”
《老舍幽默詩文集》序
論玩物不能喪志
閒暇與文藝
天才與伶俐
等閒
談閒話
閒言
閒
說茶
茶里的人生
飲茶隨筆
湖畔夜飲
寒夜
夜談
皋亭山
睡的哲學
我底屋子
笑之寶鑑
贊哭
秋到桂湖
秋夜
談夢
說早起
午睡
言夢
——人情涵泳(三)
雨天
雨天
雨天
雪的話
雪
無眠愛夜
冬天
吃蓮花的
論煙
煙後亂說
說抽菸
金魚
釣魚
螢火
雉
蜘蛛
蝌蚪
釣魚
滴鈴子
不倒翁
哪咤
童匪猖獗
宰羊——給M君的信
“書燈”
斷想
橙霧
野飯
祝福——為絲兒誕生
梅窗散紀
論“身邊”與“瑣”
怎樣做母親(節選)
我們的孩子
西安的女兒們——《古城裡的記憶》之一
第一夜失眠
談扒手
醜惡
吸菸
悲哀的玩具
序言
悲涼時代的芒花
中國新文化運動以後,現代文學的花園開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隨筆便
是當時廣受關注的佼佼者。白話文的興起,讓文言文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西學東漸,讓人們有了新思維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傳統文化功底、
又深受西學薰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筆觸寫
就了無數的傳世經典。
魯迅、周作人、林語堂、徐志摩、郁達夫、朱自清、沈從文……無數
散文大家,就像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座高峰,為時人讚嘆,為後世仰止。
雖說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思想、立場和觀點,但他們在現代散文創作上的
貢獻,終究是不會輕易淡出世人的視野。
本叢書遴選了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發表在報刊上的散文
佳作,按照文章內容的不同分為十二冊,即《古風猶存》《陋俗與惡習》
《小曲好唱》《讀城記》《阿Q永遠健在》《國病》《浮生百味》《玩物不
喪志》《情愛告白》《文人與裝鱉》《文章正宗》《大家評大家》。概言
之,這些文章主要與人生問題、社會問題和風土藝文諸方面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文章總的格調是沉重的,悲涼的主題占據主流,
即使間或夾雜幽默閒情一類的文字,也仍不脫對人世嘲諷的風格。陽光燦
爛的日子盪起雙槳感受迎面吹來和煦的風,類似這樣明快而充滿幸福感的
文字,我們從當時的散文中是難以看到的。而這正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文章表達著作者的心聲,折射出他們對人世的切膚感受。刺世的芒花不
必帶有牡丹的嬌艷,它只向世界透著冷峻與悲憫。回望歷史,20世紀20年
代至40年代的中國,是怎樣一個動盪變亂的時代?從北洋軍閥的橫行,到
國民政府武力“統一”後的動盪,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烽火連天,最後又
是一場刀光劍影的內戰,可以說,三十年間國家未曾有過安定的日子,社
會黑暗,戰亂不斷,生靈塗炭,真所謂“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
躚”,無邊的苦難瀰漫人間,身處這樣窮困、無望的國度,作家們又有誰
能作出鶯歌燕舞式的文章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那就讓今
天的我們,面對這記錄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國事、家事和人事的文字,去感
悟我們深愛著的祖國,曾經走過怎樣的歲月,又該走向何方。
陳益民
201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