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是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為逄飛,2009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全3冊)》內容簡介:二十一世紀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的復興,乃是民族的復興的前提!文化的復興,就是人的復興,是人的真精神、真生命的覺悟和明白。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自強運動為民族復興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發展出了較有實力的經濟條件;近些年來,國家和政府更提出“以德治國”的主張和“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推進文化的建設和民族的復興。

人的復興,就是建設一條人走的路,一條眾人走的路:在這條路上,有個體身心的安頓,更有族群生命的自信,是當下全體的澄明,更是歷史時空的通透。“道不遠人”,我們以生命來學習、體認生命,就會以生命來落實、贏得生命!

人要向人學習,才能夠更好的明白人、覺悟人。我們要向現在的人學習,更要向過去的人學習,尤其是歷史上公認的聖賢和偉人,因為他們的生命已經完成,已經給出一個真實生命的鮮活證明,足以作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模範和榜樣,給予力量,指明方向!

以上即為我們編輯《王鳳儀倫理思想文叢》等叢書的初衷和願望。

王鳳儀先生,生於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卒於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行世七十四年。直隸省朝陽府人(今遼寧省朝陽市),祖籍河北密雲,蒙族。

王鳳儀先生,本為一農民,家貧且窮,少牧牛傭工,長扛活力田。後以倫常本分事而悟道,並行道勸世,專門化人,足跡遍東北及華北,影響長遠。凡所至,必興義教開啟民智,倡女學純化人根,宣講道德,推重倫理,崇尚簡樸,規正風俗,感化者無數。先生一生“托底就下”,務期“天下大同”,世稱“王善人”。

可以說,王鳳儀先生走出了一條從人出發,並以人的方法而成就人的道路。這為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積極有益的參考,值得我們注意和學習。

第一,中國文化的基礎在“人”,是有關於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文化,它不離開人來講話。這種智慧是可以實踐的智慧,這種學問是可以證明的學問,它的核心就是古聖先賢常說的“日用倫常”。其實,綜觀人類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流派,但凡傳諸久遠的,則無論其主張如何的不同,都是在“日用倫常”方面有所涉及或者側重;人的根本,還是在於人自身。王鳳儀先生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完全是從具體的個人生活感受出發,並沒有脫離人,也沒有倚傍人以外的東西,只是“日用倫常”,在自己生命的本分上就完成了真正的人,這實在是做了一個直接的證明!

人以人起,人由人成——這是生命的原力和本色!

人住人位,人生人格——這是生命的豐碩和大美!

人性人心,人在人間——這是生命的天地和情懷!

第二,鄉土的語言,是活的語言,它最貼近心靈,給人以家的溫暖呵護,讓心靈放鬆舒展,恢復生動活潑的激情和從容的自信,可謂是一劑治療心靈的妙藥;生活化的語言傳遞、教育、激發生命。生命隱於語言,學術化和規範化的傾向只是為了發現文字背後更為內在、深沉的生命線索,並不是為了“鎖住”語言,滿足於一種表面上的力量。所以在文化的復興中,人文領域首先要激活“專業”的語言,恢復其原始的彈性,使其獲得生活的形式和生命的內容。王鳳儀先生的話語質樸而有力量,比如“找錯處、認不是”,“道是行的,不行沒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沒有德”等等,還有大量的譬喻,很容易讓人領會接受,融於生活實踐,這是我們特別需要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第三,文化的復興與文化的普及是緊密不可分的,沒有文化的普及就沒有文化的復興。文化的復興,是返本而開新,是要找到我們民族生命的“根本”和“源頭”,這是一個全社會和全民族的工作。所以,首先是大家一起走路,以同甘共苦的方式,以心手相連的方式;路,是人走出來的,沒有眾人,也就沒有眾人的路。文化的普及,在這個意義上,也就是讓大眾的生命發生普遍的覺悟和明白!王鳳儀先生不只悟道,還去行道,要“把眾人都領在道上”,心懷天下為眾生計,鄉村市鎮各處奔走宣講,官紳士庶有教無類,尤其重視家庭問題和農民問題,許多思想至今仍具現實的價值和意義!這樣廣大的胸襟和超卓的見識,令人讚嘆和欽佩!

以上所言是我的一些膚淺理解;相信各位讀者在看過《文叢》各卷之後,會有更深的體會和認識!

圖書目錄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一冊

出版前言

出版補記

出版說明

原書序言

誠明綠

天地

鬼神

陸命

三界

四界

五行

爭道

婦女道

家庭

邇言

發蒙

譬喻

教學

勸病

社會

事證

緒金立業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二冊

王鳳儀倫理思想文集:三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