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金鐸,男,1966年6月生,1990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文化程度,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地質高級專家。曾獲主要榮譽和獎勵:2008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勞動模範;2009年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石油勘探是一件苦差事。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找到更多的石油,即便是苦,也是一種享受。”
人物經歷
1990年,23歲的王金鐸從長春地質學院畢業,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激情來到勝利油田。然而,看著以前見都沒見過的地質剖面圖,他一時竟不知該乾什麼,從何乾起。他的師傅,一位老知識分子,40多年如一日,為勘探事業嘔心瀝血。退休後,師傅仍一如既往牽掛著深埋地下的石油寶藏,由於超負荷勞累,不幸以身殉職,王金鐸內心受到強烈震撼。身邊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著王金鐸,“我為祖國獻石油”、“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的激情,在他心中熊熊燃燒。
他沉下心來,從完成一張小面積構造圖開始,堅持學中乾、乾中學,很快打下紮實的基礎,還掌握了從美國引進的Geoquest工作站上的全部解釋技術,完成了280平方千米的構造圖,撰寫的論文也獲得山東省石油學會人機聯作技術交流第一名。很快,他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王金鐸最感興趣的事就是看地震剖面圖。每每這時,他都像在欣賞一幅名畫。很多時候,他做夢都在畫剖面圖。現在,濟陽坳陷上萬條地震剖面圖,只要打眼一看,他都能準確說出區塊名稱、測線方向和大致測線位置。
2006年,他代表物探院負責全面分析勝利油田老區、新區及海外勘探部署和規劃。為了備戰此次論證會,他把辦公室當成了家。在一個周末,他在計算機前已連續奮戰十多個小時,兩腿麻木,頭暈眼花。當走到樓梯口時,一腳踏空,跌了下去。經醫生診斷,腳部骨折。當他一瘸一拐走上主席台,堅持作完近兩個小時報告後,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王金鐸的報告獲得總分第一名。
由於長期高強度的工作,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體重一度降到50公斤。醫生命令他多休養。王金鐸嘴上答應得很好,可一工作起來,就又把醫生的叮囑拋在了腦後。有時病痛嚴重了,止疼藥都不管用,他就趴在工作檯上,用台面的一角牴住胃部,繼續解釋地震剖面,與同事討論問題。看到這情形,領導和同事都非常不忍,勸他注意休息,並安排他療養,他都婉言謝絕。他說:“如果哪一天沒有接觸地震資料,我就會渾身不自在,身體會更難受。”
主要貢獻
王金鐸常念叨這樣一句話:“找不到油就是失職。”正因為這樣,他無時不感到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1994年前後,勝利油田基本結束構造勘探階段,勘探工作一度進展緩慢。這個時期,研究人員做了大量構造圖,有時也很難提出一口有意義的勘探井位,很多人產生了悲觀、畏難情緒。這時,“石油在地質人員的腦海里”這句話給了他很大啟發,他開始深入研究,不斷進行新嘗試,滿腦子考慮的全是沉積模式、構造模式和成藏模式配套問題。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探索,王金鐸和同事設計部署的史深100井,鑽遇砂體油層33.6米,試油自噴,東營凹陷史南地區首次發現濁積型隱蔽油藏。以此為主要標誌,勝利油田整體進入大規模隱蔽岩性油藏勘探階段。
此後,他先後提出“梁油對應”、“陡坡帶礫岩體序列”等理論認識,有效指導了鹽181、永921等高產砂礫岩體油藏的勘探;提出“一種氣藏的特殊反射模式——平亮點”理論觀點,指導了濰北地區柳疃氣田的發現;提出設計的王58井獲高產工業油流,使勝利油田首次實現沙四段濁積岩油藏勘探突破;作為技術負責人和技術首席完成的兩個項目,專家鑑定認為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以來,他參與了勝利油田所有探井井位的論證工作,設計的30餘口探井獲高產工業油氣流,從而發現了12個油氣富集區塊。現在,他又在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渤海灣盆地精細勘探關鍵技術”這一課題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