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後宮故事。畫面四個歌舞宮女正在整妝待君王召喚侍奉。她們頭戴金蓮花冠,身著雲霞彩飾的道衣,面施胭脂,體貌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
本幅自題:“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綠與爭緋。蜀後主每於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
創作背景
前蜀後主是個荒淫無度的君王,他的私生活占據了關注國事的時間。他熱衷於和身邊一群奸佞之徒無拘無束地吃喝玩樂,嬉笑打鬧,喝酒時喜歡行一種搖頭一類的酒令。喜歡出入煙花柳巷,為防別人認出自己,便下令全國的老百姓都戴上能遮住頭的大帽子,時人謂之“泥首包羞”。後唐的軍隊打來時,他仍在飲酒,兵士們都說:“沒什麼,再行一把搖頭的酒令吧。”唐寅於畫中題款所記“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王衍平時喜歡宮妓們戴上蓮花冠,穿道袍。在他看來,這樣看起來更加嫵媚動人,風情萬種。他曾與母親、妃子帶上一群宮女去成都附近青城山上的上清宮遊玩,也讓宮女們戴蓮花冠,穿著道袍,衣服上還飾有精美的雲霞圖案,遠遠看去,猶如神仙下凡,真乃皇家氣派。最終被後唐莊宗滅了族。唐寅創作此畫《孟蜀宮妓圖》則旨主揭示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 。
藝術鑑賞
主題
此畫通過前蜀後時期四名宮妓的描繪,諷刺了前蜀後主荒淫無恥的私生活。唐寅在描述這四位女子時,放棄了一切背景,只題了一首詩:“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綠與爭緋。”乃整幅畫的點睛之筆 。
形象
此畫有些部分的顏色,則濃濃淡淡,或呼應,或陪襯。因此,整個作品秀潤、明朗、簡潔、清新。在人物造型上,特點顯著。唐寅在刻畫仕女形象時,往往採用小眉小眼,尖削的下巴,刻意描繪出她們那弱不禁風的情態。這種造型特色,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一種創新 。
設色
作者用極為工細的手法,線條細勁、流動,如春蠶吐絲。設色明麗,色彩感強。畫中的人物,色彩有濃重的,也有清淡的,有大塊的灰綠色,也有上下衣裙斑斕艷麗的,變化豐富。 在設色上,畫家採用了“三白”設色法,就是用白粉烘染額頭、鼻子、臉頰,這一方法的運用對表現宮妓弱不禁風的情態起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此畫面中間有一正一背兩個宮妓,在近處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黃色的長褂,與其相對者則身穿一件顏色較深的花青大褂,這就在顏色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生動的藝術效果。其餘的部分或濃或淡,或冷或暖,或呼應或對稱,變化十分巧妙自然 。
該畫作設色鮮明,既有濃淡、冷暖色彩的強烈對比,又有相近色澤的巧妙過渡和搭配,使整體色調豐富而又和諧,濃艷中兼具清雅 。
歷史傳承
1937年春天張伯駒在郭世五家中見到了《中秋帖》和《伯遠帖》。張伯駒立刻請北平惠古齋的柳春農居間,與郭世五商談購買“二希”的事。於是跟郭世五商量好以二十萬元的價錢,將“二希”連同李白《上陽台帖》、唐寅《王蜀宮妓圖》軸、王時敏《山水圖》軸、蔣廷錫《瑞蔬圖》軸一併讓與張伯駒。家境殷實的張伯駒因此千金散盡。
1956年,張伯駒和夫人潘素從30年蓄藏的書畫中選出八件精品,無償捐獻國家,其中就包括唐寅《王蜀宮妓圖》,該畫後由國家文物局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重要展覽
2018年4月2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故宮武英殿舉辦”張伯駒捐獻文物精品展”,展品包含明唐寅《王蜀宮妓圖》等書畫 。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南京解元等。吳縣(今蘇州)人。其繪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科。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詩賦風流,才華橫溢,一生放蕩不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合稱“江南四才子” 。